释义 |
鄭羲碑
鄭羲下碑 (局部) 北魏·永平四年 (511) 刻。鄭羲,世稱文公,故亦曰<鄭文公碑>。此係鄭羲季子鄭道昭撰并書,頌其父之德。有兩碑: 一在山東平度天柱山摩崖,稱 〈上碑〉; 一在山東膠東掖縣東南雲峰山摩崖,稱 〈下碑〉。兩碑之文殆同,但〈下碑〉 結銜下刻有 “草”字,故有草稿之說。而今〈下碑〉反字字明晰完好,字徑一寸八分許,五十一行,書法秀美,殊為世人珍重。〈上碑〉字徑一寸二分許,計二十行,行五十字,摩泐甚,難識。在鄭道昭二十餘種刻石中,〈鄭羲碑〉之文屬最長且整齊者。碑字有“篆之氣勢,分隸之雅韵,草書之情理”,經清包世臣激賞後,頓時有名。康有為稱之為 “北魏圓筆之宗。”扶桑日下部鳴鶴尤崇尚之,對日本明治、大正時代 (1912—1925) 之書道,大有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