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柴壁之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柴壁之战东晋元兴元年,北魏天兴五年,后秦弘始四年(402年)。后秦主姚兴以义阳公姚平、尚书右仆射狄伯友等率步骑四万攻北魏,兴自率大军后继。姚平攻克乾壁(今山西襄汾西北)。七月,魏主拓跋珪遣毗陵王拓跋顺及豫州刺史长孙肥率六万骑为前锋,自率大军继发,以击秦军。八月,魏军至永安(今山西霍县),姚平退至柴壁(今山西汾水东),魏军围之。姚兴率军四万七千前救,欲据天渡(在汾水西)运粮以济平。北魏增筑重围,内以防平突围,外以御兴入援,并筑浮桥,在汾水西岸筑围。姚兴至蒲阪(今山永济西),惧魏之强,久乃进兵。拓跋珪率步骑三万与姚兴战于蒙阮之南(今山西曲沃东北四十里),斩首千余级,兴退走四十余里,平亦不敢出。珪分兵四据险要,使秦不得接近柴壁。兴屯汾西,凭壑为垒,并捆柏东从上游放下,以撞浮桥,魏军皆钩起用以烧饭。十月,姚平粮竭矢尽,夜,率众突围,兴列兵汾西举火把鸣鼓为应。平仍不得出,乃与部下赴水死,余众二万余人皆束手被擒。魏军乘胜进攻蒲阪,秦晋公姚绪固守不战。时柔然谋攻北魏,拓跋跬乃引兵还。 柴壁之战东晋时期的一次战事。东晋元兴元年(402年),后秦主姚兴令义阳公姚平率4万余骑攻北魏。自率大军后继。姚平攻克乾壁(今山西襄汾西北)。七月,魏主拓跋珪遣陵王拓跋顺率6万骑为先锋, 自率大军继发,以击秦军。八月,击退姚平并达成对秦军的合围。姚兴率军4万余人解救。魏军采取内以防平突围,外以御兴增援以及积极打击秦军等作战手段,使秦军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十月,姚平粮矢尽,夜晚率众突围,姚兴策应突围,未成。平与部下赴汾水突围时死于水中,余众2万余人被擒。魏军乘胜进攻蒲阪(今山西永济西),秦晋公姚绪固守不战,拓跋珪乃引兵还。 柴壁之战十六国时北魏与后秦的一次战争。柴壁,即今山西襄汾县西南汾河东岸柴庄。北魏天兴五年(402)六月,后秦姚兴遣义阳公姚平和尚书右仆射狄伯支等率步骑4万攻魏,拔乾壁(今山西临汾南汾水东岸),兴自将大军继之。七月,北魏拓跋珪遣毗陵王拓跋顺及豫州刺史长孙肥领6万骑为前锋,自帅大军继发以击之。八月,长孙肥等追击姚平至柴壁,平婴城自守,兴将4.7万兵救之,欲据汾水东天渡运粮以馈平。珪命增筑重围,内以防平之出,外以拒兴之入。后采纳广武将军安同建议,截汾曲为南北浮桥,乘西岸筑围。并率步骑3万逆击兴于蒙坑(今山西襄汾、曲沃2县之间汾河以东)之南,继分兵四据险要,使秦兵不得近柴壁。兴屯汾西,凭壑为垒,束柏材从汾上流纵之,欲以毁浮梁,魏军皆钩取以充薪柴。十月,城内粮竭矢尽,平乘夜率众突西南围,兴列兵汾西,举烽鼓噪为应。兴欲平力战突围,平望兴攻围引接,但叫呼相和,莫敢逼围。平计穷,乃帅麾下赴水死,诸将多从之赴水,珪使善游者钩之,执狄伯支及越骑校尉唐小芳等40余人,余众2万余人(一说10将4万余人)皆束手就擒。兴坐视不能救,举军恸哭,声震山谷,数遣使求和于魏,珪不许,乘胜进攻浦阪(也作蒲坂,今山西永济县西南浦州镇),寻闻柔然谋攻魏,始引兵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