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鄂温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鄂温克 鄂温克中国少数民族。为明末清初索伦人的自称,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或“住在山南坡的人们”(1957年,根据其族人民的意愿,正式使用鄂温克作为族称)。鄂温克人在明末清初时主要有三支:居今额尔古纳河畔使用驯鹿的,被称为雅库特;居内蒙古陈巴尔虎旗的,被称为通古斯;分布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布特哈旗境内的,称索伦。索伦原与达呼尔、鄂伦春被统称为萨哈尔察部,后又称索伦部。索伦原散居在自石勒克河至精奇里江(今结雅河)的黑龙江以北广大地区。17世纪中叶因沙俄入侵始南迁。清崇德六年(1641年),索伦人全部臣服于清。清以其氏族为单位编制佐领,由酋长任佐领以统其众,清在其村屯中驻兵以威慑之。自顺治至康熙间陆续南迁以避沙俄,与先后迁来的达呼尔、鄂伦春等族杂居,受布特哈总管衙门管辖。布特哈总管衙门将其五个阿巴(围猎场)的丁壮规定旗色编入八旗,成为生产、军事相结合的组织。至清末时,只有“雅库特”鄂温克人专以狩猎为生,仍处于原始社会时期。鄂温克人有语言,无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满语族通古斯语支。牧区兼用蒙语文,农区兼用汉语文和达斡尔语。 ☚ 达呼尔 赫哲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