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老
又称倒老。(1)俚人中的统治阶级人物。《隋书·地理志》:岭南俚人“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推服。本之旧事,尉佗于汉,自称蛮夷大酋长老夫臣,故俚人犹呼其所尊为倒老也,言讹,故又称都老云。”(2)俚人首领或自然领袖。《桂海虞衡志》说:岭南之俚僚人“居无酋长版籍。”是在长老制度中自然形成的。壮语称“头人”为“都老”。“老”者,大也。“都”者“人”之意。“都老”由群众中推举德高望重、办事公道的人担任,无特权和利禄,也不世袭。今壮侗语族诸民族中仍在部份地区流行,“都老”在各村寨中组织议事,集会,订立村规民约,处理群众纠纷,调解偷摸盗窃等,发挥了乡村长所不能代替的积极作用。
中国西南古※僚人对酋长、长者的尊称。亦称“倒老”。《晋书·地理志》:诸僚“铸铜为大鼓,……号有鼓者为都老。”又云:“俚(僚)人呼其所尊者为倒老,言讹,故又称都老。”《宋史·抚水州蛮传》亦有此类记载。今壮族仍称“寨老”、“乡老”为“布老”或“都老”,称“寨老制”为“都老制”,概为古僚人“都老制”的遗迹。参见“都老制”(18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