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都统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都统制

都统制

官名。北宋后期出师征讨,诸将不统一,则拔其中一人为都统制以率领诸军。南宋初置御营司,设都统制,后以为军队驻屯各地或出兵作战时的统兵官,虽往往冠以所驻州名,但非地方军事长官。其副职称副都统制。南宋以后,又有统制、同统制、统领、同统领等名,其下又有正将、准备将、训练官、部将、队将等,皆为偏裨将领。

☚ 都监   统制 ☛
都统制

都统制

武官名。为南宋时高级领兵之职。《宋史·职官志》: “建炎初置御营司,擢王渊为都统制。绍兴十一年三大将(韩世忠、张俊、岳飞)兵罢,诸军皆冠以御前二字,擢其偏裨为御前统领官,以统制御前军马入衔。诸高者为御前诸军都统制,且令仍旧驻劄,以屯驻州名冠军额之上。”小说第九十九回,周秀于金兵入犯时擢“山东都统制”,尚合史述。都统制之下置副都统制、统制、同统制、副统制等职。

☚ 大将   四路防御使 ☛

都统制

宋军职。北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出现此名目。徽宗宣和年间,大军出师征伐,诸军统制不相统属,即拔其中一人统率诸军。称都统制,属临时性差遣,兵罢则如故。后金兵围攻开封,康王赵构在相州开兵马大元帅府,设兵马大元帅都统制。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置御营司,设御营司都统制,统管御营军。其后为各屯驻大军统兵官。有时军一级也设都统制,某些官位高的武官,如李显忠曾任殿前司的选锋军都统制。

都统制

都统制

官名。宋代置。统军官。《宋史·职官志》:“又别置御营司,擢王渊为都统制。其后外州驻扎,又有御前诸军都统制之名。”

☚ 都统长   都统领 ☛

都统制

宋代军职。北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出现此名目。徽宗宣和年间,大军出师征伐,诸军统制不相统属,即拔其中一人统率诸军,称都统制,属临时性差遣,兵罢则如故。后金兵围攻开封,康王赵构在相州开兵马大元帅府,设兵马大元帅都统制。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置御营司,设御营司都统制,统管御营军。

都统制

武官名。见“都统制司”。

都统制

军职名。南宋三衙军一级编制长官为统制,或有以军功、或以位高(节度使)而擢都统制者,其职事与统制官同。如“郢州防御使、侍卫步军司中军统制顾晖充本军都统制”、“宁国军节度使、殿前司选锋军都统制李显忠”(《要录》卷184壬辰、卷195丙午)。


都统制

武官名。


职源

古无此官。北宋宣和间(1119—1125)。因西南用兵始置,兵罢则废。建炎元年五月擢王渊为御营司都统制。以都统制名官则起于此(《朝野杂记》甲集卷11《诸军都统制》)。枢密院都统制,始置于绍兴四年(《玉海》卷133《中兴都统制》)。


职掌

为本军最高节制官,如吴璘为右护军都统制,即为右护军主帅。


位遇

高于统领官,次于宣抚使、副使。罢宣抚司后,为大军最高指挥长官,权任高于安抚使,恩数视三衙长官(《文献通考·职官考》13《都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