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都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都护官名。西汉宣帝时始置西域都护,为驻在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其后废置不设。唐代自太宗始于边区设立大都护府或上都护府,成为统辖羁縻地区的军事行政机构。府各置都护一人,官品为从二品至从三品;副都护一人,官品为正四品上或从四品上。其中,大都护府往往以亲王遥领,而由副大都护主其事,职掌“抚慰诸蕃,辑宁外寇”,实即承担对少数民族的监护和讨叛任务。 都护唐代统辖边远地区的官。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著。” 都护官名。汉宣帝时始设西域都护,为驻西域地区最高长官。其后时置时废。东汉、魏、晋时又置都护、都护将军,为统帅诸将之官。唐代设有大都护、副大都护,管辖边境军政和各族事务。元代设有大都护、副都护为主管维吾尔族和汉族之间的司法官。 都护 都护官名。汉代始置。为西域地区的军政长官,唐代沿置。《资治通鉴·汉纪·宣帝神爵二年 (公元前60年)》: “吉既破车师,降日逐,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自吉始焉。” 胡三省注: “考异曰: 《百官表》 曰: ‘西域都护,地节二年 (公元前68年),初置。’”《大唐六典》: “大都护府大都护1人,从二品; 副大都护1人,从三品; 副都护2人,正四品上。汉武帝开西域,安其种落36国,置使者校尉以领护之。宣帝时郑吉为西域都护,始立幕府。都护之名自吉始也。至章帝时废西域都护,令戊巳校尉领之。魏晋之间有都护左右军,都护将军之号,遂废都护之名。皇都永徽中始置安南、安西大都护; 景云二年 (公元711年),又置单于都护,开元初置北庭都护。” ☚ 都督 都事 ☛ 都护官名。汉宣帝时始设西域都护,为驻西域地区最高长官。东汉、魏、晋时的都护、都护将军,为统帅诸将之官。唐代设有大都护、副大都护,管辖边境军政和各族事务。元代设有大都护、副都护为主管维吾尔族和汉族之间的司法官。 都护dū hù官名。汉宣帝时置西域都护,都护南北道三十六国,为驻在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本为加官,后废;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复置。晋、宋以后,也有此官,以当边远、征讨之任,其职权与汉朝不同。唐朝自太宗至武则天,先后置安西、安北、单于、北庭等六个大都护府,每府大都护一人,二品;副大都护二人,从三品;都护,正三品;副都护,从四品。都护掌统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罚过,总判府事。元朝都护府,有大都护(从二品)、同知、副都护等,掌管旧州城及畏吾儿(维吾尔)之居汉地者的诉讼事件;后来改领北庭都护府。参看《新唐书·百官四下·大都护府》、《元史·百官五·都护府》、《通典·职官州郡上·都护》注,及"大都护","大都护府"条。 都护官名。汉时掌统领西域诸属国及归附诸少数民族的长官。始于汉宣帝时所置西域都护,系加官,后废。东汉永平年间复置。 都护官名。汉宣帝时置西域都护,掌领西域各国事务。东汉末孙权置为军事长官。三国时吴、蜀皆置,吴有左、右都护;蜀则有中、左、右之分。唐曾在少数民族地区置大都护府、上都护府,以都护为长官,大都护官从二品,上都护正三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