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都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書籍部 > 類别 > 都圖
都圖  dūtú

古時鄉里區域圖籍名。因每一區域必首列地圖,故名。見於宋。元以後用作鄉遂基層行政區劃的概稱。《宋史·袁燮傳》:“浙西大饑,常平使羅點屬任賑恤,燮命每保畫一圖,田疇、山水、道路,悉載之,而以居民分佈其間,凡名數、治業悉書之。合保爲都,合都爲鄉,合鄉爲縣,徵發、争訟,追胥披圖可立决,以此爲荒政首。”參閱清·外方山人《談徵·言部·都圖》。

都图

乡村基层组织与粮区划分单位。宋代有都保,为乡与保之间的组织,而未见有“图”之名。都图成为地方基层组织始于元代。元时所修《新昌县志》卷一记该县当时县以下基层组织为改宋时的厢为隅,乡为都,里为图,并不冠地名,而以数字为其次第。《萧山县志》亦说:“改乡为都,改里为图,自元始。”《嘉定县志》并叙述了改乡里为都图的原因:“图即里也,不曰里而曰图者,以每里册籍首列一图,故名曰图是矣。”惟元代究竟于何时改用此制,元史上无此项记载,故不得而知。可能只是行施于一些地方,并非普遍的制度。至明代,江南等地乡里之制日少而都图之制日多。据《平阳县志》记载,该县在明时共有一隅二镇五十五都。隅指县城,镇指市镇,都指乡村。此三者系同级组织,其下层组织均称图,全县共为二百五十二图,图下又分甲,每甲辖地三百亩;《象山县志》则载该县在明代的县以下组织为乡、都、图三级;《义乌县志》则为乡、都、图、甲四级,《鄞县县志》则为乡、都、图、里、甲五级。明代有所谓鱼鳞册,实为一土地登记图籍,系以田为经,以户为纬,田各归其本区,而以都图或里甲为单位,故明代的都图亦为一粮区划分单位。清初地方基层组织,各地颇不一致,一些地方仍有都、图之名。据《南通县志》所载,县下为乡,乡下为都,都下为里;《宝山县志》所载则县下为乡,乡下为都,都下为图。中叶以后,无锡知县裴大中以当时无锡县田赋疲欠之风甚炽,于是仿效明代“里甲”的遗意,创立以图为一县征解的单位,设图董或图正,图下再分为若干庄(或甲),庄设庄首(有些地方则图与庄之间尚有乡之一级,而称乡董),均依次以大户轮流派充值年,催收全国钱粮,负责总缴县署。参见“里甲”。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