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郭崇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郭崇韬?—926五代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字安时。为人机警,能于危难之际出谋胜敌,以才干见称。初为李克修帐下亲信。天祐十四年(917年),为中门副使。时河东军围张文礼于镇州(今河北正定),久攻不下,契丹又至,人皆慌恐,诸将皆请退还魏州(今河北大名)。他言于晋王李存勗,认为宜乘势破契丹,不可退怯。李存勗从之,果败契丹。后唐庄宗(李存勗)即位,为兵部尚书、枢密使。后梁王彦章围杨刘(今山东东阿杨柳村),庄宗问计,谋曰:“王彦章围我,志在取郓州,愿领兵数千,据河下流,筑垒于必争之地,以应郓州为名,王彦章必来争,既分其兵,可以图之。”庄宗依其计,遂败之。后力排众议,劝庄宗直取汴州(今河南开封)。遂灭后梁。后梁亡,赐铁券,拜侍中,授成德军节度使。既位极人臣,权倾内外,为宦官,伶人所忌恨,乃思立大功为自安之计。遂为招讨使平蜀。蜀平,宦官诬其欲据蜀谋反,刘皇后令马彦珪矫诏命魏王李继岌杀之。 郭崇韬 郭崇韬?—926五代时后唐大臣。字安时,代州雁门 (今山西代县) 人。初为李克修帐下亲信,以廉干称。李克用时,署为教练使。后转李存勗部,为中门副使。李存勗喜怒无常,中门使吴珙、张虔厚,素称忠谨,无罪被杀。孟知祥继为中门使,惧不自安,求为外任,荐郭崇韬代己。自此独掌机要,艰难战伐,无不参与。李存勗称帝,以功加检校太保、守兵部尚书、充枢密使。攻灭后梁,庄宗入汴,拜侍中兼枢密使、领镇冀州节度使。以谋议为佐命第一功,位极人臣,权倾内外。谏庄宗戒侈靡,停修宫室,改革弊政,“内外翕然称之”。同光三年 (925),任招讨使,率军六万,从魏王李继岌伐蜀,实为主将。行军七十七日,灭前蜀。及宦官向延嗣赍诏至蜀,崇韬不郊迎,延嗣心恨之。返洛阳后肆为谗毁。刘皇后命宦官马彦珪假圣旨,杀之。其五子皆死。身死之日,内外皆以为冤。 ☚ 李德裕 李守贞 ☛ 郭崇韬?—926五代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字安时。先隶李克修部,后转属李存勗,任中门使参掌机要。存勖称帝(即后唐庄宗),任枢密使,率军击败汴军的围困并策划攻灭后梁。庄宗至汴,他权行中书事,且以侍中兼枢密使兼领镇、冀州节度使。曾奏时务利害二十五条。同光三年(925年)任招讨使,从魏王继岌攻灭前蜀。以在蜀专权,被宦官诬谮杀死。 郭崇韬?~926五代时将领。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累官成德军节度使、冀州节度使、伐前蜀招讨使等。 郭崇韬字安时,代州雁门人。初事李克修,后事李克用,后唐庄宗李存勗继位,尤器重之。充枢密使。助庄宗灭后梁,拜侍中兼枢密使,兼领镇、冀州节度使,进封赵郡公。后伐蜀,以李继岌(存勗子)为帅,崇韬为副,平蜀后,崇韬遭庄宗猜忌,被杀于蜀。 郭崇韬?—926五代时将领。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以廉洁干练著称。初隶李克修部,后转属李存勖,任中门使,参预机要。存勖称帝,升枢密使,劝存勖袭取汴州,攻灭后梁,因功拜侍中,成德军节度使。庄宗至汴,他权行中书事,兼镇冀州节度使,曾谏止糜费营造,革除弊政,奏时务利害二十五条。同光三年(公元925年),任招讨使,率军六万,从魏王继岌西伐,七十日灭前蜀。后刘皇后教宦官马彦珪假传圣旨,被诬杀。 郭崇韬?—926五代后唐大臣。字安时,代州雁门(山西代县)人。唐庄宗的亲信谋臣,为人机警,有政治才干。曾奏时务利害二十五条,议革弊政。同光三年(925)任都招付使,佐李继岌率军伐蜀,灭蜀后,被继岌杀于成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