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筒酒产唐代益州郫县(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北)。相传晋时山涛为郫县令,用竹管酿酒,兼旬方开,香闻百步,从此闻名。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沽。”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酒部 > 酒名 > 郫筒酒 郫筒酒 pítǒngjiǔ 亦稱“郫釀”。酒名。四川郫地人截大竹,留一節爲底,用作酒器,稱“郫筒”。晉山濤爲郫令時,以之釀酒,兼旬方開,香聞百步,故名。唐·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詩:“魚知丙穴由來美,酒憶郫筒不用酤。”原注:“郫縣酒,以竹筒盛之。”宋·蘇軾《次韵周邠寄雁蕩山圖》詩:“所恨蜀山君不見,他年㩗手醉郫筒。”宋·陸游《到嚴十五晦朔郡釀不佳……殊惘惘也》詩:“安得連車戴郫釀,金鞭重作浣花游。”清·袁牧《隨園食單》:“郫筒酒清冽徹底,飲之如梨汁蔗漿,不知其爲酒也。但從四川萬里而來,鮮有味不變者,余七飲郫筒,惟楊笠湖刺史木簰上所帶爲佳。”參閲明·曹學佺《蜀中廣記·方物·酒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