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浑
三国魏河南开封人。字文公。曹操召为椽, 迁下蔡长, 邵陵令。时天下未定, 人民不务农业, 生子不养。浑夺其渔猎之具, 督课耕稼, 开稻田, 弃子者以重法治之, 使当地生产逐渐恢复, 人民生活得以自给, 百姓感念, 所育之子, 多以郑为字。曹操征汉中, 以浑为京兆尹, 因百姓新集, 乃制定移居之法, 令民勤耕稼, 明禁令, 使民安于农。曹操入汉中, 浑运转军粮最多, 并使民屯田汉中, 无逃亡者。文帝时; 为沛郡太守, 郡界地势低下潮湿, 常患水涝,百姓饥乏,遂于萧(今安徽萧县西北)相(今安徽潍溪市西北) 县界筑陂堨, 开稻田。开始, 郡人多觉不便,浑认为当地地势低下, 宜于灌溉, 有鱼稻经久之利, 为丰民之本, 亲率吏民兴修, 一冬即成, 第二年获得丰收, 垦田数量增加, 国家收入田租比过去增加了一倍, 公私得利, 当地人民因而为之刻石, 号曰“郑陂”。后为魏郡太守。魏郡缺乏木材, 浑命百姓家家种榆为篱, 栽果树, 使榆树成林, 五果丰实, 一入魏郡界,便见“村落齐整如一, 民得财足用饶”, 明帝下诏表扬, 布告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