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郑介民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郑介民1897—1960,一作1898—1959海南文昌人 郑介民
郑介民
郑介民1898—1959原名庭炳。字耀全。号杰夫。海南文昌人。早年进海南省立琼崖中学,因秘密参加孙中山组织的民军被通缉,出走马来西亚,在吉隆坡任《益群日报》编辑。1924年入黄埔军校,参与组织孙文主义学会,从此开始情报工作生涯。1925年入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后入陆军大学将官班,毕业后为蒋介石作侍从情报工作。1932年任参谋本部上校参谋,成为军统首要人物戴笠的得力助手。1933年任参谋本部二厅五处处长。抗日战争开始后历任军令部二厅副厅长、新加坡盟军军事会议代表、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抗战胜利后任军统局局长、国防部二厅厅长兼保密局局长。1947年任国防部常务次长,后任参谋次长兼大陆工作处处长。1949年去台湾后,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任中央委员会第二组主任,从事对大陆的情报工作。1954年任台湾当局“国家安全局”局长。1959年12月11日在台病死。著有《中国战争太平洋列强政略的判断》、《抗战期中对共产党的对策》和《军事情报学》。 郑介民 郑介民原名庭炳,字耀金,号杰夫,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人。生于1898年9月11日。曾入黄埔军校陆军军官学校步科第二期、莫斯科中山大学、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三期。早年秘密参加孙中山组织的民军,后在马来西亚做工,并兼吉隆坡《益民日报》编辑,在黄埔参与孙文主义学会。1927年8月任第四军政治部秘书。次年1月任蒋介石的侍从副官,主要从事情报工作。曾在蒋桂战争中,从事情报搜集和分化瓦解工作,战后出任广西省政府委员兼第十五师政治部主任、参谋本部上校参谋。1932年3月任复兴社中央常务委员会干事会干事。同年兼任复兴社特务处副处长。1933年兼任华北区区长。1934年去欧洲考察军事。次年回国,升任参谋本部第二厅第五处少将处长。1936年8月到1937年9月任复兴社代理书记长,并任“民族运动委员会”委员和“忠义救国会”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参谋本部第二厅第三处处长,主管对日情报。1938年3月任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主任秘书。参谋本部改为军事委员会军令部后,任该部第二厅中将副厅长。1940年下半年任军统局“中苏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1941年升任军令部二厅中将厅长,并任东南亚盟军总司令部联络官。1943年2月10日任少将,11月随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并负责蒋的警卫工作。1945年5月选任北平军事调查处执行部中国国民党代表。1946年3月继戴笠任军统局局长,6月改任国防部第二厅中将厅长,主管情报工作。同年10月升任国防部次长,次年9月兼任物资供应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管国防物资。1949年去台湾后改任台湾当局“国防部”参谋次长兼“国防部”大陆工作处处长、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组组长、“总统府”战略顾问。1954年升任陆军二级上将。1954年10月至1957年兼 “国家安全局”局长等职。1959年12月11日病逝于台北。31日被追晋为陆军一级上将。1952年10月、1957年10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著有《军事情报学》《谍报勤务教范草案》《游击战术之研究》等书。 ☚ 郑天锡 郑水枝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