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郎不郎秀不秀三3731熟不稂不莠,比喻不成材,没出息。⑴江淮官话。湖北鄂城〖 〗。他~的,种田打土坯不中,绣花作文章也不中。⑵吴语。上海。江苏南部。◇ 《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郎不郎时秀不秀,长衣一领遮前后。」《拍案惊奇》第二二卷:「你这样人,种火又长,拄门又短,~的。」⑶赣语。福建建宁。1919年《建宁县志》:「~,元时以三等论人,首郎,次官,又次秀也。」   郎不郎秀不秀láng bù láng xiù bù xiù元、明称人子弟,以身分而异,寒则称郎,世家称秀,郎秀有别,合称郎秀。明·田艺衡《留青日札·沈万三秀》:“元时称人以郎、官、秀为等第,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因用“郎不郎秀不秀”比喻不成材或没出息。明·薛近兖《绣襦记》:“弄得来郎不郎,秀不秀,难道到得你一事无成。”参见“不稂不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