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郊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郊祀古代祭礼。在郊外祭祀天地。郊谓大祀,祀为群祀。《汉书·平帝纪》:“春正月郊社高祖以配天,宗祀孝文以配上帝。”《诗经·昊天有成命序》:“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 郊祀 郊祀古代祭礼,在郊外祭天或祭地。《诗·周颂·昊天有成命序》:“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又《汉书·平帝纪》元始四年:“春正月郊祀高祖以配天,宗祀孝文以配上帝。”扬雄《甘泉赋》:“上方郊祀甘泉泰畴(zhi),汾阴后土,以求继嗣(si)。”——皇上汉成帝将要到甘泉南的泰祠坛和汾水南的后土祠举行祭祀天地的仪式,以求有子继承皇位。 ☚ 交精 矫矫阳乌 ☛ 祭天地 祭天地郊社 郊祭 禋瘗 ☚ 祭天 祭地 ☛ 郊祀在郊外祭祀天地。亦称“郊祭”、“郊”。《礼记·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也;兆于南郊,就阳位也;扫地而祭,于其质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于郊,故谓之郊。”《荀子·礼论》:“郊者,并百王于上天而祭祀之也。”据《礼记·月令》,孟春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迎春于东郊;孟夏迎夏于南郊;孟秋迎秋于西郊;孟冬迎冬于北郊。《汉书·郊祀志》备述历代郊祀制度,可参。 郊祀古代祭礼。在郊外祀天或祭地。《诗·周颂·昊天有成命序》:“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这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举行的一种祀典。秦汉时主要用于祭天,有时与“社祭”合称“郊社之礼”。秦在雍(治今陕西凤翔南)立有祠祀上帝的“四畤”,祠白、青、黄、赤四帝,其祀法规定“三年一郊”,天子亲临郊外举行祠祀。西汉高祖(前206一前195)时,又增立北畤,祠黑帝,祭法一如秦制。文帝十五年(前165),皇帝亲自到雍郊祀五帝,是为汉代实行亲郊之礼的开始。元光二年(前133),汉武帝亲郊雍之五畤,“后常三岁一郊”,基本成为定制。以后又在长安城东南郊,增祀天神“泰一”,以为五帝的助手,不久,改在泰一坛上祀“三一”(即天一、地一、泰一)。元鼎五年(前112),汉武帝按原筑泰一坛式样在甘泉(宫)新立泰一祠,史称“甘泉泰一”,马元鼎四年设立的“汾阴后土”,以及原有的雍之五畤,天地之祀至此全部完备。“战国时破坏的天上秩序,到这时又建设起来了。”(顾颉刚《秦汉的方士马儒生》)从西汉末年到东汉,都是采用王莽制定的祭祀制度,即所谓的“元始之制”,郊祀天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