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邹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邹容1885—1905

四川巴县(今重庆)人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近代民主革命宣传家。1903年加入爱国学社,结识章炳麟,成立中国学生同盟会。著有《革命军》,宣传革命,号召推翻清朝统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授予他“大将军”荣街。
原名:绍陶
家谱名:桂文
字:幼丹、威丹、蔚丹
自称:西帝
别名:汉种之中一汉种(与章太炎、柳亚子等合撰)、革命军中马前卒、容之儿、蜉蝣生
报载名:周容、周镕、邹镛

邹容1885—1905

邹容


杰出的民主革命宣传家。字蔚丹,又名威丹,原名绍陶,谱名桂文,四川巴县(今重庆)人。出身资产阶级家庭。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从日本人成田安辉、井户川辰三学习英语和日语,开始阅读报刊,接受“新学”,同情维新变法,敬佩主张流血变法的谭嗣同。1902年,以自费留学日本,就读东京同文书院,喜读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法意》等书,响往欧美资产阶级共和国理想。1903年在东京元旦讲演会上,鼓吹排满,号召反清。并邀集同学痛打清政府留日陆军学生监督姚文甫。后被迫回上海,加入“爱国学社”,投入拒俄运动,与章太炎成莫逆之交。在上海张园集会上,经常发表革命言论。5月,发起成立中国学生同盟会。以主要精力从事革命宣传,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以犀利笔锋写成《革命军》凡二万余言,抨击清政府卖国罪行,指出革命是“天演之公例”,“世界之公理”,要求打倒清政府,主张建立自由、独立、平等的“中华共和国”。这一战斗的檄文,由章太炎作序,经过上海《苏报》大力宣传,影响很大。清政府勾结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制造苏报案,同年七月邹被押入租界监狱。在法庭上,他坚贞不屈,念念不忘“兴革命军”。在监狱折磨中,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二月病倒,四月三日口吐鲜血而死。其遗体葬于上海华泾乡黄叶楼附近。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大将军。

邹容

邹容杜呈祥青年出版社1945年12月版146页,1946
年8月再版146页
邹容传
青年之神——邹容
邹容
邹容与陈天华的思想
邹容
杜呈祥
王文漪
王宇靖
陈旭麓
刘亚雪 邢露申
(台湾)帕米尔书店1952年版96页
(台湾)国防部总政治部1953年印行38页
(台湾)复兴书局1955年印行
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2月版60页
中华书局1961年版28页,1981年2版27
邹容传
邹容
张国雄
中国近代史丛书编
写组
(台湾)帕米尔书店1973年印行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4月版57页
邹容及其革命军 (台湾)台北市四川同乡会编印1977年版
76页
邹容传重庆市《邹容传》编
写组
四川人民出版社1978年11月版100页
邹容的故事
邹容
少年“大将军”邹容
邹容
邹容
邹容和陈天华
邹容墓表
邹容和《革命军》
陈漱石
张习孔
林长春
岳山
隗瀛涛
陈旭麓 费成康
章炳麟
隗瀛涛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版71页
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8月第2版27页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年2月版95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版58页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版72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版117页
尚古山房石印1册
四川日报1961年10月4日,重庆日报
1981年9月19日
邹容——民主革命的先驱和闯将
邹容留日的记录
历史上的四川青年——邹容
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
均字 周固
毛一波
中国青年报1961年10月15日
*中央日报1962年10月24日
四川日报1979年5月23日
北京日报1979年10月13日
“革命军马前卒”——邹容
邹容、“苏报案”及《革命军》
邹容
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革命活动片断
祭邹容文
哀邹容
追吊邹威丹烈士
赠大将军邹君墓表(邹容)
许妙发
周修强
熊尚厚
藏青
师薑
金一
刘文翰
章炳麟
工人日报1981年7月7日
人民日报1981年9月22日
光明日报1981年10月3日
中国财贸报1981年10月8日
醒狮1905年1期
醒狮1905年2期
军事月报1912年1期
华国1923年1卷10期,邹容文集附录二
第122页,章太炎全集(五)第228页,章
太炎政论选集(下)第793页
革命先烈邹容传补正
论邹容的思想
章炳麟与邹容
邹容及其革命军
邹容(上、下)
邹容与革命军——纪念邹容逝世六十周年
赠大将军邹烈士容纪念碑
林呈祥
孙志芳
姚渔湘
毛一波
陈敬文
冯祖安
邹鲁
*畅流1955年11卷4期
天津师大学报1960年1期
*学粹1961年3卷5期
*四川文献1962年2期
*畅流1964年29卷5、6期
史学月刊1965年3期
*四川文献1966年50期,*邹鲁全集第9
册第397页,*革命人物志第6集第336
邹容及其《革命军》
《革命军》名著作者——邹容
魏子云
侯悟
*中央月刊1976年8卷12期
*励进1977年378期

邹容成都之行考辨
叔祖邹容及其家书
邹容的两封家书
余小文
邹传参
重庆师院学报1980年1期
人物1980年2期,邹容文集第138页
人物1980年2期
略论革命军马前卒邹容及其思想
邹容与《革命军》
少年壮志扫胡尘——青年爱国志士邹容
论邹容
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
赵永成
张显菊
莘文
姜德法
朱田慧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2期
文史通讯1981年4期
新时期1981年7期
社联通讯(安徽)1981年20期
*近代中国1981年25期,*艺文志1984年
222期
大将军邹容
大将军邹容
邹容何时东渡日本
青年之神——邹容及其《革命军》(上、下)
拒俄运动中的邹容
“宣布革命之旨于天下”——邹容写《革命军》
邹容留学日本时间考
邹容与《革命军》
先祖父邹容事迹杂忆
大将军邹容传
李希泌
英莲
刘子平 刘复生
骆志伊
温贤美
朱海
何一民
陈炳
邹传德 邹传参
章炳麟
人物1983年3期
夜读1983年4期
史学月刊1983年6期
*书和人1983年472、473期
历史知识1984年3期
书林1984年4期
史学月刊1985年4期
中学历史教学1985年6期
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38辑第86页
太炎文录卷二,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
第147页,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下)第
351页,邹容文集附录二第119页,*
命人物志第6集第330页,蜀中先烈备
徵录卷一
邹容
邹容(1885—1905)
李淑清
陈永康
巴蜀文苑英华第313页
中外历史名人传略·中国近现代部分第
154页
邹容和《革命军》
邹容
陈铮
尚明轩
中华人物志·文学家部分第256页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3辑第
1页,民国人物传第2卷第17页
邹容(1884—1904)
邹容
“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
邹容(1885—1905)
邹容、陈天华
邹容
号角一声惊睡梦——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
“至今人念大将军”——年轻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邹容
贾逸君
辛安亭
任明理
张敏孝
徐和雍
苏贵民
雷颐
孟昕伯
中华民国名人传(上册)革命先烈第25页
中国历史人物第365页
中国历代名人小传第296页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207页
中国近代名人小传第311页
中国近代爱国人物传第369页
中国近代爱国者百人传第275页
中国近代爱国者的探索第135页
邹容(1885—1905)
邹容略传(附:赠大将军邹君墓表、赠大将军邹
烈士容纪念碑)
新闻界名人介绍:邹容(1885—1905)
傅云龙
邹鲁
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评传(下册)第565页
中国国民党史稿第5册第1241页,*革命
人物志第6集第334页
中国新闻年鉴(1983)第584页
邹容(1885—1905)
邹容传
庄葳等古今中外三百名人第295页
*民国四川人物传记第1页
邹容
邹容的《革命军》及其思想
邹容
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
邹容烈士遗书及其它
邹侠丹先生谈革命先烈邹容事迹
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
邹容传论
邹容与《革命军》
胡轨
陈旭麓
沃丘仲子
李杰 萧范模等
杨杨
杜呈祥
尚明轩
隗瀛涛 李民
*民族英雄及革命先烈传记(下)第42页
近代史思辨录第334页
近代名人小传(下)第130页
近代爱国人物剪影第241页
辛亥风云第32页
辛亥革命史料选辑续编第204页
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人物第61页
邹容文集第1页
邹容文集第125页

关于邹容参加拒俄运动问题
邹容(1885—1905)
“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
吊大将军邹容
邹容传
《革命军》作者邹容
邹容的家庭及其思想
邹容和《革命军》
邹容的少年时代
邹容
邹容
邹容
邹容集编注小组
编纂组
杨鹏程
邓家彦
张相文
冯自由
邹传德 邹传参
隗瀛涛 蒋晓丽
张孟虚
林增平
蔡冠洛
邹容文集第144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16册第605页
知识分子与中国历史的发展第522页
南社丛选第7册第4卷第27页
南园丛稿卷八
革命逸史第2集第46页
重庆文史资料选辑第12辑第86页
重庆文史资料选辑第12辑第100页
重庆文史资料选辑第13辑第67页
清代人物传稿(下编第一卷)第246页
清代七百名人传(下)第902页
蜀中先烈备徵录卷二

邹容

邹 容
珍贵的文物,先烈的足迹
邹容狱中情形与殉难后营葬之经过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在同盟会成立前对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贡献
王学庄
陈绍康等
陆进贤
邓 桦
新蕾出版社1993年版124页
团结报1987年11月21日
团结报1990年3月3日
历史教学1959年10期
邹容传
从新近发现的邹容书信看邹容思想的发展
陈 今
重庆师专理论小组
学习与批判1973年3期
文物1975年11期
浅论邹容的政治法律思想杨 堪等湖北财经学院学报1984年3期

纪念邹容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综述
纪念邹容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述要
肖 用整理重庆师院学报1985年4期
近代史研究1986年1期
论邹容和他的战斗檄文《革命军》
读《革命军》赞邹容
邹容与孙中山
《苏报》案中邹容投案原因考
邹容民主革命思想探源
邹容性格剖析
邹容传
邹容传
“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
邹 容
“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
赠大将军邹君墓表
张显菊
祝瑞蓁
尚明轩
李斯颐
刘子平等
何 靖
李 猷
张相文
茅 矛
李淑清
王淦震
章炳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年4期
河北大学学报1986年4期
天津社会科学1986年5期
新闻学刊1987年3期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3期
社会科学家1988年1期
广清碑传集第二十卷第1423页
广清碑传集第二十卷第1424页
中国近代爱国者的故事第278页
巴蜀文苑英华第313页
旧上海风云人物(二集)第235页
辛亥人物碑传集第49页
邹容

邹容1885—1905

散文家。字蔚丹。四川巴县人。早年受维新运动影响,支持变法维新。1902年入日本东京同文书院学习,积极参加留学生革命活动。1903年回上海,发起成立“中国学生同盟会”,同时完成著名散文《革命军》,激烈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清朝腐败政府,洋溢着革命热情,文字浅近畅达,具有极大的鼓动性。章太炎为它作序,称此书为震撼社会的“雷霆之声”,清政府认为是“劝动天下造反”。1903年6月因“苏报案”被捕,两年后死于上海租界狱中。

☚ 周作人   陆镜若 ☛
邹容

邹容1885—1905

字蔚丹, 四川巴县人。十七岁留学日本,两年后回国。1903年出版《革命军》。这篇作品猛烈抨击清朝政府,宣传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尖锐,气魄雄健,明晰流畅,汪洋恣肆, 是一篇表现革命内容的新体散文的代表作。不久因此被捕,病死狱中。

☚ 刘师培   周实 ☛

邹容1885—1905

中国近代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烈士。原名绍陶,字蔚丹,亦作威丹。四川巴县人。家为巨商。少入私塾,后曾就学于四川经书学院,因“非尧舜,薄孔子”而被逐。1901年入上海街方言馆学英语,接受“新学”,赞同变法维新。次年17岁赴日留学,积极投身留日学生爱国运动,从事反清革命宣传,成为“拒俄义勇军”发起人之一。1903年回上海,参加蔡元培、章太炎等人组织的革命团体“爱国学社”,撰写《革命军》一文,自称“革命军中马前卒”,宣传革命,影响很大。清政府随后制造“苏报案”,将其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坚贞不屈,两年后死于狱中,年仅二十岁。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追赠邹容为大将军。邹容疾呼革命,认为革命是“天演之公例”,“世界之公理”,“顺乎天而应乎人”。中国“内受满洲之压制,外受列强之驱迫”,故“不的(得)不革命”,以推翻异族统治,扫除专制政体,建立独立自由的“中华共和国”。他的《革命军》成为当时革命的号角。在伦理思想上,他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忠君孝亲”、“三纲五常”道德是造成中国人为奴隶的根源,使人“既无自治之力,亦无独立之心”,提出“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培养国民的独立性。他倡导“革命之教育”,主张以自由、平等、民主的天赋人权来对破除君权的迷信,使人人“当知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提倡人人“当知平等自由之大义”,有“政治法律之观念”;人人“养成上天下地,惟我独尊,独立不羁之精神”;“养成冒险进取,赴汤蹈火,乐死不辞之气概”;“养成相亲相爱,爱群爱己,尽瘁义务之公德”;“养成个人自治,团体自治,以进人格之人群”。

邹容1885~1905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原名绍陶,谱名桂文,字蔚丹、咸丹,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 人。1898年参加巴县童子试,因反对主考官出偏僻难题,愤然罢考离场。1899年,在重庆与杨庶堪一同学习日语、英语,接受新学,寻找救国之路。1901年夏到成都参加选拔留日学生考试,因主张革新被取消录取资格。同年9月到上海,进江南制造局附设 “广方言论” 补习日语。次年春,自费留学日本,入东京东亚同文书院,积极参加中国留日学生的革命运动,参照西方自由平等学说,结合中国情况,开始编写通俗革命读物。1903年3月31日愤留日陆军学生监督姚文甫破坏革命、生活腐化,与同志剪其发辫,悬于留学生会馆示众,触怒当局,拟送解回国。4月初回上海,27日在张园拒俄大会上慷慨演说,反对沙俄侵略中国东三省,与保皇派进行坚决斗争,发起组织革命团体中国学生同盟会,以团结全国学生。同年夏撰成《革命军》,揭露清政府反动卖国罪恶,号召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绐,建立中华共和国,由章炳麟作序,集资出版,《苏报》刊文介绍。“苏报案” 发生,为章炳麟分担责任,自到巡捕房投案,被英租界会审公开判刑2年。1905年4月3日死于狱中,葬于上海华泾。1912年2月被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大将军。

邹容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家。1885年生于四川省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1898年参加童子试,但罢考。1901年7月1日考取留日官费生,却被取消资格,遂自费于1902年赴日。1903年1月29日公开倡言革命,4月27日和30日在上海演讲鼓动拒俄。5月组织中国学生同盟会。同年写成《革命军》,共7章、2万字。7月1日因《苏报》案被捕入狱,于1905年4月3日死于狱中,年仅20岁。1912年3月29日,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大将军”。

邹容

151 邹容1885—1905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原名绍陶,谱名桂文,字蔚丹(一作威丹)。四川巴县人。1898年在重庆学习英语和日语,始接受“新学”,得悉谭嗣同被害,作诗悼念,以继谭志自勉。1902年留学日本同文书院,参加留日学会爱国运动。次年回上海,参加爱国学社,并拟创立革命团体中国学生同盟会。5月撰成《革命军》,号召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并由章炳麟作序,革命党人集资出版,《苏报》刊文介绍,影响甚大。苏报案发生后被英租界会审公廨判刑2年。1905年4月死于狱中。1912年由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陆军大将军。

☚ 谢觉哉   李济深 ☛

邹容

188 邹容1885—1905

近代散文家、革命家。其作品主要是长篇政论《革命军》,辞锋犀利,思想尖锐,感情强烈,语言畅达,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鲁迅先生评价说:“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都抵不过浅近直截的‘革命军马前卒邹容’所做的《革命军》。”邹容自言其文风亦云“辞多恣肆,无所回避”。在狱中答赠章太炎的诗作,豪情迸发,感情深挚,也写得风骨开张,气势充沛。今人辑有 《邹容文集》。

☚ 苏曼殊   柳亚子 ☛
邹容

邹容1885-1905Zou Rong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原名绍陶, 又名桂文, 字蔚丹 (一作威丹)。四川巴县人。1898年 (光绪二十四年)在重庆从日本人学习英语、日语,开始阅读宣传“新学”的书报。时值戊戌变法, 非常同情维新派, 尤其敬佩因变法失败被杀的志士谭嗣同,曾写诗悼念并自勉:“赫赫谭君故,湖湘士气衰。惟冀后来者,继起志勿灰。”(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列传·邹容列传》) 1901年夏在成都考取官费留日生, 临出国前, 四川总督奎俊冠以 “聪颖而不端谨”的罪名,被取消官费资格。1902年自费赴日本留学, 进东京同文书院。大量阅读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政治、历史著作, 吸收民主思想, 并积极参加留学生爱国运动。1903年春节,在东京留学生团拜会上发表激昂演说,号召推翻清朝统治。3月偕同几个留学生痛殴破坏革命运动、生活腐化堕落的留学生监督姚文甫,并剪其发辫悬于留学生会馆示众。事后,为躲避姚的报复, 返回上海, 入“爱国学社”。4月底先后参加在张园举行的拒法大会和拒俄大会,发表演讲,反对外国侵略。撰成在日本就已起稿的 《革命军》,“宣布革命之旨于天下”,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呐喊。章太炎为之作序,誉之为“义师先声”。出版后不胫而走, 销售达110万册, 对鼓动清末革命运动的高涨起了极大作用。上海《苏报》连续发表介绍《革命军》的文章及鼓吹革命的文字,遂有“《苏报》案”发生。他在得知章太炎被捕的消息后, 到巡捕房投案, 被英租界会审公廨判刑2年。1905年4月在离刑满只有两个多月时病逝, 时年20岁。后人评价他说: “少年壮志扫胡尘, 叱咤风云《革命军》。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挽沉沦。”(吴玉章:《纪念邹容烈士诗》,《辛亥革命》插页)

☚ 章太炎   革命军 ☛

邹容

邹容1885—1905Zou Rong

近代作家、革命家。字蔚丹,又字威丹。四川巴县人。出身商人家庭。自幼读经史,少年时代思想激进。曾留学日本,参加留日学生爱国运动。1903年在上海出版《革命军》,被判刑两年。1905年在狱中去世。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追赠他为“陆军大将军”。《革命军》为章炳麟作序,发表后广为流行,多次以《救世真言》、《革命先锋》等名翻印。《革命军》是当时最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也是一篇表现革命内容的新体散文。它思想尖锐,感情强烈,语言犀利,节奏有力。鲁迅说:“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都抵不过浅近直截的‘革命军马前卒邹容’所做的《革命军》”(《杂忆》)。除《革命军》外,邹容的其他作品多散佚。

☚ 章炳麟   王国维 ☛
邹容

邹容1885—1905Zourong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原名绍陶,谱名桂文,字蔚丹,亦作威丹。四川巴县人。1885年(光绪十一年)出生于四川巴县。出身富商。1891年进私塾读书。1897年参加巴县童子试,因反对主考官出题生僻,罢考离场。1898年在重庆学习英、日语、阅读报刊,接触“新学”。他同情戊戌变法,尤景仰谭嗣同,以继其志自勉。1901年考取官费留日,因主张革新被除名。1902年自费留日,入东京同文学校。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爱国运动,登台演说,号召人们推翻清政府。参照西方自由平等学说,结合中国实际,编写通俗革命读物。1901年3月31日愤恨留日陆军学生监督姚文甫破坏革命,生活腐化,率同学痛殴之,并剪其辫示众。因此事被迫回国,参加“爱国学社”。5月发起“中国学生同盟会”,以团结全国学生。至此撰成《革命军》一书,宣传革命是“天演之公例”,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书由章炳麟作序,革命党人集资出版,《苏报》刊文介绍。6月底,“苏报案”发生,自到巡捕房投案,被英租界会审公廨判刑二年。1905年4月3日,在上海租界狱中病死,葬于上海华泾。1912年2月由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大将军。1946年在重庆建立邹容烈士纪念碑。

☚ 阎锡山   朱德 ☛

邹容

邹容1885—1905Zourong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近代作家。原名绍陶、字蔚丹、又字威丹。四川巴县人。出身于商人家庭。1902年留学日本, 参加留日学生爱国运动。光绪二十九年,在上海出版《革命军》,并因此入狱。1905年死于狱中, 葬上海华泾。邹容的作品, 除 《革命军》外, 大都散佚。1982年周永林辑为《邹容文集》,于1983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邹容的《革命军》,语言犀利,具有强烈抒情色彩。它深刻揭露清政府的民族压迫和两千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号召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共和国。《革命军》出版后,广为流行,影响甚大。为表彰邹容功绩,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孙中山追赠他为陆军大将军。

☚ 林纾   章炳麟 ☛

邹容

近代革命家、作家。所作《革命军》思想激进,反对帝制,主张共和,语言犀利泼辣,嬉笑怒骂,淋漓尽致。章太炎、鲁迅均颇推重。参见“历史”中的“邹容”。


邹容1885—1905

民主革命家。原名桂文,又称蔚丹、威丹、绍陶,四川巴县人。1902年自费留日,次年回国。5月所著《革命军》由章炳麟作序在上海出版,号召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共和国。同年因苏报案下狱。1905年4月被折磨致死。后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陆军大将军。参见“文学”中的“邹容”。

邹容

邹容1885—1905

近代作家、革命家。字威丹。四川巴县人。邹容从小就具有叛逆性格。13岁参加童子试,因对八股文试题不满,顶撞主考,愤而退场。后在重庆学经学,因为敢于“指天画地,非尧、舜,薄孔子,无所讳”而被开除。16岁考取四川官费留学生,又因思想激进被除名。次年,赴日留学,因参加留日学生爱国运动被迫回国。光绪二十九年,在上海出版了代表作《革命军》,并因此入狱。光绪三十一年四月初三在狱中去世。《革命军》一书在政治上有鲜明的特点,它深刻揭露了清朝的民族压迫和两千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指出中国当时面临着争取民族解放与民主自由的双重任务,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目标和纲领,作品语言犀利泼辣,嬉笑怒骂,痛快淋漓。作者的思想观点与爱憎情感务求鲜明,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为了表彰邹容的功绩,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孙中山追赠他为陆军大将军。邹容的作品除《革命军》外,大都没有保留下来。

☚ 章炳麟   王国维 ☛
邹容

邹容1885—1905

清末著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宣传家。原名绍陶,又名桂文,字蔚丹,四川巴县人。出身富商家庭,少年曾从日本人学外语,接触到一些西方民主学说,热心阅读新书新报。1902年春自费赴日留学,又阅读卢梭、孟德斯鸠等人著作,眼界大开,在积极参加留日学生革命活动的同时,参照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及美国独立的自由平等学说,结合中国情况,开始编写鼓动资产阶级革命的通俗读物《革命军》。1903年春,因清廷驻日使馆官员欲图加害,被迫回到上海,住在“爱国学社”,志气和才华为章太炎赏识,结为战友。在拒俄运动中发起组织“中国学生同盟会”,并继续写完《革命军》一书。该书约两万字,分七章,比较全面的论述了资产阶级革命主张,以激烈的言词、流畅的语言,热情地歌颂革命,极具鼓动性,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记”。该书由几个革命党人集资,于同年5月秘密印刷出版,在社会上引起极大震动。6月30日,当章太炎因在《苏报》上宣传革命、介绍《革命军》而被捕后,邹容自动到巡捕房投案,在敌人的法庭上慷慨陈词,轰动全国,被租界当局无理判刑2年。1905年4月3日死于上海租界狱中。所著《革命军》在辛亥革命时期发行达110万册,是这一时期发行数量最高、影响最大的革命宣传品。1912年2月,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追赠邹容为“大将军”。

☚ 邵飘萍   邹韬奋 ☛

邹容1885~1905Zou Rong

modern poet and writer. Works:Revolution Army,A Collection of Zou Rong,etc.

邹容1885—1905

近代民主革命家。原名绍陶,又名桂文,字蔚丹(一作威丹)。四川巴县人。父子璠是个富商。他六岁入塾读书。1898年在重庆与日本人学习英、日语,后入经学书院。1901年夏,到成都参加官费留日学生考试,被录取。因他接受新思潮,主张革新,清四川总督奎俊以“聪颖而不端谨”的罪名取消了他的留学资格。1902年自费东渡日本,入东京同文书院,研读卢梭和孟德斯鸠的著作,参加留学生的革命活动。1903年4月,因受迫害,被迫回国,到上海住在爱国学社,结识章炳麟,发起成立中国学生同盟会,出版了《革命军》一书,在社会上引起很大震动。清政府认为“此书逆乱,从古所无”,作者邹容和作序人章炳麟“劝动天下造反”, “尤非拿办不可”。6月30日章炳麟被捕。他不愿让炳麟一人承担责任,忿然于7月1日挺身而出,到巡捕房投案。他在会审法庭上慷慨陈词,坚强不屈。1905年4月3日,死于上海租界狱中。年仅二十岁。1912年2月,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追赠他为大将军。

邹容1885—1905

近代民主革命者。原名绍陶,又名桂文,字蔚丹(一作威丹)。四川巴县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曾在重庆学习英、日语,后入经学书院。二十七年参加官费留日学生考试,因接受“新学”,主张革新,被取消了资格。次年自费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同文书院,研读卢梭和孟德斯鸠的著作,并参加留学生的革命活动。二十九年因与张继等剪去中国留日学生监督姚文甫的发辫,被逐回国,到上海加入“爱国学社”,结识章炳麟,发起组织中国学生同盟会。并撰成《革命军》一书。 “苏报案”发生后,章炳麟被捕。他不愿让章一人承担责任,毅然自动投案。在会审法庭上慷慨陈词,威武不屈。三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1905年4月3日)死于上海租界狱中,年仅二十岁。1912年2月,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他为大将军。(参考图63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