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邵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字尧夫,其先河北范阳人。幼随父邵古迁共城(今河南辉县),父死葬伊川,他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世称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后居洛阳,与司马光、二程(颢、颐),吕公著等交往甚密。死后,宋哲宗赐号康节,因又称“康节先生”。其“先天学”(也叫“象数之学”)乃根据《易传》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参杂道教思想,虚构一宇宙构造图式和学说体系。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太极”,亦即“道”、“心”。“太极”永恒不变,而天地万物则皆有消长、有终始,按照他所说的“先天图”循环变化。所谓《先天图》,即把《周易》六十四卦绘成方图、圆图和所谓《伏羲八卦方位图》,以及配合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卦气图》等。其渊源远出于汉代用象数研究《易》学的焦赣、京房。邵雍更把它加以唯心的说明。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邵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晚号伊川翁,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少随父徙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城西北苏门山。少时以功名自许,于书无所不读,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游学四方,河汾淮汉,齐鲁宋郑,皆足所至。李之才为共城县令,闻雍好学,授以《河图》、《洛书》以及象数之学。雍又能探赜索隐、妙悟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所自得。晚居洛阳,躬樵爨以事父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怡然有所自乐,名其居为“安乐窝”。当时退居洛阳之大老如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皆甚礼敬,司马光兄事雍。宋仁宗嘉祐(1056—1063)中,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荐之,授将作监主簿,不赴;神宗熙宁(1068—1077)中,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亦不之任。安石行新法,持反对意见,以为新政害民。卒赠秘书省著作郎。哲宗元祐(1086—1094)中,赐谥康节。雍为人坦夷浑厚,不见圭角,清而不激,和而不流。其诗温厚和平,雍容不迫,平缓浅易,与其人相类。诗多说理咏史之作,如《首尾吟》、《闲居吟》、《闲行吟》、《观三皇》、《观五帝》、《观嬴秦》、《问鼎》、《安乐窝》、《安乐四吟》、《悟人一言》、《晚凉闲步》等,皆是其代表作品。四库馆臣言:“邵子之诗,其源亦出白居易,而晚年绝意世事,不复以文字为长,意所欲言,自抒胸臆,原脱然于诗法之外。毁之者,务以声律绳之,固所谓谬伤海鸟、横斥山木;誉之者,以为风雅正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实际邵诗成就参差不齐,其多数作品流于枯燥之说理,而且是极迂极腐之“理”。这种以通俗诗体说儒家之理的诗作,后人以邵雍集名称之曰“击壤体”。雍也有少量作品描写出其隐逸生活的闲适与心境的平夷坦荡,颇有感染力。著有《皇极经世》、《渔樵问对》、《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等。《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 祖无择 蔡襄 ☛ 邵雍 北宋哲学家。字尧夫,号百源先生、安乐先生、伊川翁等,宋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少随父迁居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师事李之才,接受了《河图》、《洛书》及易象数之学。居洛阳,自名其居曰“安乐窝”,为时人所敬,乃至有模仿其居而造屋以候其至者,名之为“行窝”。与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交情甚厚。熙宁、嘉祐中,屡召不赴。熙宁十年(1077)卒。元祐中,谥“康节”。邵雍是宋代著名学者,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同称为北宋五子,他根据周易和道教思想,建立了神秘的先天象数学。以象数系统为最高原则,一切事物都是按照他所推衍的象数所构成并发生变化,力求制造一个囊括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完整体系,并且由此掌握这个体系和法则,上知宇宙,下应人事。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太极”或“道”,而“太极”和“道”是主观意识“心”的反应。提出“反观”的认识方法,使认识神秘化,把人类历史化分为“皇帝王霸”四个阶段,又用“道、德、功、力的伦理观念来划分皇、帝、王、霸,持历史退化论。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渔樵问答》等。 邵雍 邵雍1011—1077北宋理学家。《宋史》有传。字尧夫,号伊川丈人,安乐先生。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徙居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读书于苏门山百源上,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授以图书先天象数之学。后居洛阳,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退居洛中,皆深敬重雍,为市园宅。其为人清而不激,和而不流,耕稼自食,名其居为安乐窝。嘉祐、熙宁中先后被召,皆不赴。卒谥康节。所作《渔樵问对》,托渔樵问答之词,阐释天地事物之理;其《洛阳怀古赋》则借怀古以讽政,以为人君须先执“天道”、“人道”,而后执“地道”,政论清明,而文辞板滞。有《击壤集》20卷,及《先天图》、《皇极经世》等著作。 ☚ 邵轸 【八画】 ☛ 邵雍1011~1077宋代著名学者。易学研究大家。在太极图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治学勤奋,一生著述10余万言,主要著作有《皇极经世》 《伊川击壤集》 《渔樵问答》等。于 “太极” 和 “道” 等方面深有研究。 邵雍1011—1077年字尧夫, 号安东先生, 卒谥康节。宋共城(今河南密县)人。宋代著名哲学家。其 《皇极经世书》本言数理之学, 7至10卷有 《声音图》 32幅, 反映了宋代汴洛一带方音。 另有 《击壤集》等著作。 邵雍【同义】总目录 邵雍伊川先生 邵雍公元1011——1077字尧夫,北宋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少好学,喜《易》理。嘉祐间,朝廷屡召不仕,卒赠秘书省著作郎、谥康节。撰《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声音喝和图》等书。《皇极经世·声音喝和图》用阴阳五行等观念来指导韵图的制作,总成“十声图”和“十二音图”,意在用音声的学理来宣扬和证明天地变化、阴阳感应等玄学思想。但客观上在音韵学方面给后来学者以启迪,也保存了部分北宋中原语音的原始材料,为后人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提供了方便。 邵雍1011—1077北宋学者。字尧夫。祖先为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幼年随父徙居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曾隐居城西北苏门山百源之上,世称百源先生。青年时从共城令李之才受《河图》、《洛书》及象数之学。屡授官不赴,后定居洛阳,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与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等有密切交往。将司马光等赠予的洛阳天津桥畔的园宅,称之为“长生洞”或“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与周敦颐、张载和二程同称北宋五子。为理学象数学派的创始人。卒赠秘书省著作郎,谥康节。所代表的学派为百源学派。邵雍以先天象数学著称于世,他的“先天学”渊源于道教的方士。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太极,说“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皇极经世·观物外篇》)把宇宙的生成说成是抽象数字概念演变的结果。又认为“太极”即道,即“心”。说“先天学,心法也。图皆从中起,万化万事皆生于心也。”(同上书)这种观点对后来的陆、王“心学”有很大的影响。按照象数,他提出元、会、运、世,以此来计算天地的历史,推测古往今来社会治乱盛衰的命运;并按照“道、德、功、力”的伦理政治状况,将夏、商、周到宋这一历史时期区分为“皇、帝、王、霸”四个阶段,认为一代不如一代。指出三皇的特点是“以道化民”。“以道化民者,民亦以道归之,故尚自然”(《皇极经世·观物内篇》)。五帝的特点是“以德教民”,“以德教民者,民亦以德归之,以尚让。夫让也者,先人后己之谓也”(同上书),三王的特点是“以功劝民”,“以功劝民者,民亦以功归之,故尚政” (同上书)。五霸的特点是“以力率民”,“以力率民者,民亦以力归之,故尚争。夫争也者乎夫利者也。”(同上书)而汉、晋以后都是霸政。邵雍宣扬的这种历史唯心论和道德退化论,是和他政治保守,反对改革一致的。邵雍强调伦理道德对于社会治乱的作用。说:“至于三代之世,治未有不治人伦之为道也;三代之世,乱未有不乱人伦之为道也。后世之慕三代之治世者,未有不正人伦者也;后世之慕三代之乱世者,未有不乱人伦者也。”(《皇极经世·观物内篇》)“天下将治,则人必尚义也;天下将乱,则人必尚利也。尚义,则谦让之风行焉。尚利,则攘夺之风行焉。”(同上书)要求人们尚义去利,达到天下大治。他用天命说明人性和道德。“天使我有是之谓命,命之在我之谓性,性之在物之谓理。”(《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认为人性和物理都是天命的体现。而人性中又包含着固有的仁义礼智。认为性和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性公而明,情偏而暗”(同上书);“月者,日之影也。情者,性之影也。”(同上书)他所谓的“观物”,“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皇极经世·观物内篇》),把人的认识活动看成是心中之“理”的自我认识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道德修养论。指出修养的途径不必外求于物,而在于反求于心,即“反观”。说“人必内重,内重则外轻。苟内轻,必外重,好利好名,无所不重。”(同上书)提倡“慎独”的修养方法:“凡人之善恶,形于言,发于行,人始得而知之。但萌诸心,发乎虑,鬼神已得而知之矣,此君子所以慎独也。”(同上书)用鬼神知之的迷信思想来论证“慎独”的必要性。邵雍的著作有《皇极经世》、《渔樵问答》、《伊川击壤集》等。 邵雍 063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字尧夫,谥康节。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市),幼年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晚年迁居洛阳,与司马光、富弼等交往密切。他隐居求志,潜心学问,虽屡经荐举,坚辞不仕。他结合《易》与道门所传象数之学,创造了一种宇宙图式,形成了他的所谓“先天象数学”。他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太极,太极亦即是“心”。太极是恒学不动之体,但却按照二分的法则,规定了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他说: “太极一也,不动,二则神。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邵雍认为,天地万物有终有始,世界是按照一定的周期由盛到衰,周而复始,永恒循环的历史过程。在一个周期内,社会历史亦按照“皇、帝、王、霸”四个阶段不断退化,走向衰亡。他提出了一种“以物观物”的认识方法,强调必须排除私心、私欲,按事物本来的“理”去观察事物,对事物作出反应。邵雍的学说在宋儒中影响很大,与周敦颐、张载、二程并称北宋五子。著作有 《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 陈抟 周敦颐 ☛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字尧夫,谥康节。共城(今河南辉县)人。理学史上象数学派创始人。以道或太极为宇宙之本,经过神、数、象的演化过程,构成天地万物。万物之变迁、生化,实为心之妙用。主张反观方法,以心体会万物之理。认为天地有始亦有终,其毁灭、继起皆为必然,并借元会运世策算天地之历史。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渔樵问答》等。 邵雍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理学象数学派的创立者。字尧夫,谥康节。后人称百源先生。共城(今河南辉县)人。虚构一宇宙构造图式和学说体系,以推衍解说自然和人事变化,形成其象数之学(也称先天学)。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太极”或“道”。“太极”或“道”是绝对的一,其因“神”而分而为二,产生“数”、“象”,并由此生成万物。且把宇宙的变化归结为“心”的妙用。提出 “元会运世” 的宇宙循环论和“皇帝王霸” 的历史退化论。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渔樵问答》等。 ☚ 柳宗元 周敦颐 ☛ 邵雍1011~1077Shao YongTaoistic scholar and man of letters of the Song Dynasty. Works:Meeting Spring in a Small Garden,Writing for the Yellow River,etc.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字尧夫。谥康节。共城 (今河南密县东北) 人。屡授官不赴,与司马光、吕公著等从游甚密。以《易》关于八卦形成之论,参杂道教思想,虚构一宇宙构造图式和学说成为他的“象数之学”,也叫“先天学”。著作有《击壤集》、《皇极经世》等。 邵雍1011—1077宋学者。字尧夫,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世称康节先生。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后屡徙至河南,葬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读书刻苦,寒不烬,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晚年居洛阳,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主张万物皆源于太极,太极永恒不变,万事万物循环不已。世道则经皇、帝、王、霸四个时期逐步退化。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诗集有《伊川击壤集》。(参考图401) 邵雍(北宋·大中祥符四年——熙寧十年 1011~1077) 河南洛陽人,徙共城 (今北京密雲)。字堯夫,名其居曰安樂窩,因自號安樂先生。讀書蘇門山百源上,從富弼、司馬光、吕公著游,以博學强識稱。嘉祐中(1056—1063)韶求遺逸,稱疾不之官,贈秘書省著作郎。元祐中(1066—1093)賜謚康節。擅翰墨,喜作大字。朱熹跋其 “檢束”二大字云:“先生自言大筆快意,而其書迹謹嚴如此,豈從心所欲不踰矩者邪?”周必大云:“康節先生心聲正大,可以銘磐;心畫遒勁,可以貫準。”工筆札,其迹雜見《鳳墅續法帖》中。嘗書 〈祖士衡墓志〉。著有 《漁樵問答》、《觀物篇》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