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邵阳县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光绪)邵阳县志

湖南地方志。清黄文琛纂修。十卷。文琛字海华,湖北汉阳人。举人,官知县。是书成于光绪三年(1877),约二十二万字。记事止二年(1876)。冠自序,后附跋。正文分岁时、山水、建置、学校、祠祀、食货、官师、选举、人物、杂志十门,含风俗、沿革、邮递、 名宦、 物产、田赋、税课、进士、祥异、兵事等七十四目。于志后皆缀小序。其山水门详述山川走向、位置,河流原委,杂以民间传说等。沿革目载秦置昭陵县,晋避文帝讳始更今名。勋绩目详记历年地方官员争战事迹,存有大量农民起义史料。杂志门对洪秀全及瑶、苗等少数民族起义也有记载。有光绪三年刻本,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邵阳县志

❶四十九卷,首一卷,清唐凤德修,黄崇光等纂。唐凤德,字梧庄,河南邓州人,曾任辰州粮捕和邵阳县知县。黄崇光,字歉山,安化人,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和宝庆府学教授。《邵阳县志》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共四十九卷,首一卷,卷首为新序、旧序、凡例、目录等。正文分二十二门,依次为星野、建制沿革、疆域、城池、山川形胜、古迹、户口、田赋、学校、典礼、兵防、积贮、蠲恤、职官表、宦绩、选举表、人物、列女、艺文、风土、祥异、杂识。此志于建置沿革之后次以藩封,有异于他志。盖析昭陵而置侯建国,远肇汉初,自路陵、夫彝、都梁之后,迄于有明,史不绝书,虽封爵之名位各殊,要有足纪,依其时代而悉为登录,颇关典要。《职官》首纪历代设官分职之制,次列年表,断自汉兴,类叙而题其名。《选举》则副贡、岁贡、与夫封荫、恩赐、乡耆等无遗无漏,纠正旧志或有传无表,或屡以纪传杂芜之实,诚为允当。例如《人物》、《列女》、《艺文》,均搜采宏富,纤悉靡遗,纵卷帙浩繁,未尝冗滥。各门小序,文词简朴,殆重以纪事,而不尚文藻之铺张,可传信于后。
❷ 十卷,清诸垣修,黄文琛纂。黄文琛,字海华,汉阳人,举人,工诗文,精藻鉴,咸丰元年 (1850)署知县。《邵阳县志》光绪二年 (1876)刻本,共十卷,分为十目。依次为岁时、山水、建置、学校、祠祀、食货、官师、选举、人物、杂志。下分七十四子目。此志以岁时冠首,谓放勋命官,先言敬授,山水次之,封建又次之,次序之编制,已有乖方志体例。其所记又为天文、分野、气候、丰歉,杂乱不伦。又如祥异、兵事等类入于杂志,亦殊不合。艺文则竟付阙如。采录疏芜,已可概见。邵阳古为昭陵郡,历史悠长,其文献可征,自无疑义。然此志不但于旧志序跋全无记载,即修纂之年代、修纂者职官姓氏亦概从阙。黄文琛既称工诗文,不应有如此简陋之纂辑也。此志卷未有时任邵阳知县者李大绪之跋,谓此志视旧志简三之二,事增而文省,例严而词雅,诚为滥誉。有民国十八年 (1929) 铅印本。

邵阳县志

(嘉庆) 邵阳县志

49卷,首1卷。清柳迈祖、唐凤德修,黄崇光编纂。柳迈祖字振绪,号宜斋,甘肃会宁人,乾隆五十二年 (1787) 进士,历官翰林院庶吉士、刑部郎中,嘉庆十六年 (1811) 任宝庆知府。唐凤德字梧庄,河南邓州 (今邓县) 人,监生,官辰州府粮辅,嘉庆二十四年 (1819) 任邵阳知县。黄崇光字芝山,又字谦山,安化人,嘉庆十六年 (1811) 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嘉庆二十五年(1820)任宝庆府教授。是志上承明、清邵阳诸旧志,以 《(乾隆) 邵阳县志》为蓝本,增续乾隆、嘉庆朝史事,纪事止于嘉庆二十五年,约60万字。志文分22门67目,依次为星野、建置沿革、疆域、城池、山川形势、古迹、户口、田赋、学校、典礼、兵防、积贮、蠲恤、职官表、宦绩、选举表、人物、列女、艺文、风土、祥异、杂识。其于建置沿革后次以藩封,古迹后附以书迹、金石等,均独具一格,别于它志。全志故实繁征,论列详尽,搜集宏富,虽卷帙浩繁,却无冗滥之感。始修于嘉庆二十三年,越二年成书付梓。现存嘉庆二十五年原刻本。

☚ 宝庆府志   邵阳乡土志 ☛

邵阳县志

邵阳县志

邵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精装16开本,80万字。该志详尽、真实地记述邵阳县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详今略古,立足当代,反映成就与经验,体现失误与教训。上限溯至事物发端,下限1986年,个别事物适当下延。该志采用述、记、志、传、录五体并立,图、表穿插于各篇、章之中。首设概述,勾画全貌,次设大事记,纵贯古今;各专志采用中篇结构,事以类从,按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次序排列,分篇、章、节、目四个层次横排竖写; 人物篇设“传记”、“烈士英名录”、“人物表”三部分;附录置于卷末,辑录珍贵史料、碑记文献等。

☚ 新邵县志   隆回县志 ☛
0000341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5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