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邵阳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邵阳县

邵阳县

属邵阳市。位于湖南省中部资水上游。面积19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65千公顷。1995年工业总产值9.81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44亿元。财政收入4862万元、支出8048万元。人口91.51万。辖塘渡口、黄亭市、塘田市、白仓、九公桥、五峰铺等12镇,10个乡。县人民政府驻渡口镇。秦以前属荆楚之地,汉置昭陵县,属长沙国。三国置昭阳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昭阳为邵陵,属邵陵郡。南朝陈改为邵阳县,属邵陵郡。以后邵阳县疆域几经分合,隶属关系多次更迭,但邵阳县建制仍保留至今。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6.8℃,降水量1227.8毫米。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烟草等。茶叶、柑桔,菜油等享有盛名。烤烟为全县拳头产品之一。生猪饲养较发达。矿藏资源主要有煤、石膏、锰等。工业有氮肥、水泥、造纸、酿酒等。澧县~江华、邵阳~永州等公路过境。资水、夫夷水通船。有南宋芙蓉峰石刻和清江东桥亭古迹。

☚ 新邵县   隆回县 ☛
邵阳县

邵阳县

位于湖南省中部偏西南,居资水上游。西汉高祖置昭陵县,治今郡阳市区。西汉元始五年 (5) 分昭陵县地置昭阳侯国,治今邵东县黄陂桥乡。三国吴置昭陵郡,治昭陵县,并改昭阳侯国为昭阳县。西晋因避司马昭讳,改昭陵郡为邵陵郡,改昭陵县为邵陵县,改昭阳县为邵阳县。邵阳之名自此始。南朝陈省邵陵县,并入邵阳县,仍治今邵东县黄陂桥乡。隋开皇 (581—600) 初废邵陵郡,所辖扶夷、都梁二县并入邵阳县,并移县治于原邵陵县旧治,即今邵阳市区。唐朝至北宋为邵州、邵阳郡治。至南宋宝庆元年 (1225) 改为宝庆府治。元朝为宝庆路治。明、清二朝为宝庆府治。1913年废宝庆府。将原邵阳县改置宝庆县。1927年将宝庆县复改名邵阳县。仍治今邵阳市区。1937—1949年为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49—1951年为邵阳专区驻地。1952年11月由邵阳县析置邵阳市 (县级)。市、县同治。1952年2月分县境东、北部置邵东、新邵二县。同月邵阳县人民政府驻地由邵阳市区迁至塘渡口 (今塘渡口镇)。现属邵阳市。县人民政府驻塘渡口镇。面积1997平方公里。人口以汉族为主,另有回、苗等民族。邵阳县地处衡邵丘陵盆地西南边缘。地势南高北低,形成以丘陵为主的山地、平原、岗地地貌。河伯岭主峰海拔1455米,为境内最高点。资水及其支流夫夷水、赧水贯穿全境。东部有邵水支流檀江过境。年平均气温16.8℃,1月平均气温5.1℃,7月平均气温28.2℃。年平均降水量1227.8毫米间。矿藏有煤、锰、铁、锑、铅、大理石等。农产品主要有稻谷、薯类、小麦、油菜、花生、豆类、辣椒、烤烟、柑橘等。林产有松、杉、油茶。工矿产品主要有煤炭、水泥、造纸、水泵等。竹制工艺品驰名国内外。交通有洛湛铁路过境。上瑞高速公路,207国道,317、217、320省道纵横县域,形成网络,通达四方。水运有资水和夫夷水为主干可通航。名胜古迹有夫夷侯国故城、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吕振羽故居、鹭洲、芙蓉峰、响水洞、济公岩、江东桥等。

☚ 邵东县   新邵县 ☛

鹭洲/明岩石刻/芙蓉峰/塘田桥/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响水洞/济公岩/源头桥/金称惜字塔/朝门渡石马/石马庙/吕振羽故居/江东桥/夫夷侯国故城/乡贤祠/清真寺/向暄烈士墓/树塘惜字塔/紫塘惜字塔

☚ 洪桥   鹭洲 ☛
邵阳县

邵阳县

位于湖南省中部邵阳市南、资水与夫夷水汇合处。汉置昭陵县,晋改邵陵县,隋改邵阳县,1913年改名宝庆县,1926年复称邵阳县。面积1992平方公里,人口90万,县城塘渡口镇,隶属邵阳市。320国道和澧县到江华、醴陵到新昆、邵阳到永州3条干线过境,90%的村已通公路。资水、夫夷水常年可通航。矿藏有煤、锰、铁、锑、石膏、大理石等。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煤、建筑铝材、水泥、水泵、机制纸、棉布、皮革、羽绒制品、竹工艺品等。农林产品丰富,是湖南省油茶基地县,著名特产有“雪峰蜜桔”、“宝庆辣椒”。

☚ 新宁县   隆回县 ☛
0000163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