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邮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道路館驛部 > 館驛 > 郵置 > 郵驛 郵驛 yóuyì 即郵置。 旅社 旅社店(店房;店舍;店家;店肆;行店;车~;歇~) 馆(客馆;旅馆;别馆;外馆;楚馆) 舍(舍馆;客舍;行舍;旅舍;驿舍;谒舍) 邸(邸舍;邸第;客邸) 旅(旅店;旅宿;逆旅) 铺(铺驿;铺递) 驿站 客寓 蘧庐 殊庭歇家 栈房 僦椽 路室 另见:营业 游人 住宿 馆舍 ☚ 旅社 驿站 ☛ 邮驿 邮驿postal station古代官府利用驿马、邮车传递军情和公文的通信组织系统。邮与驿原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不同的系统,前者是通信传递,后者为交通沿途供过往人员歇息的房子。后来这些房子主要供传递公文的使者使用,才成为邮驿。所以,邮驿作为一种通信组织,它不仅包括通信,还包括交通运输和旅店业。 ☚ 烽火通信 中国古代邮驿 ☛ 邮驿 邮驿又称驿传。中国历代王朝设立的以传递文书、信件为主的官方通信组织。邮驿能够从事大规模、高效率的通信活动,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从西周开始,中国的通信组织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两套有组织的通信,一是以烽火为主的早期声光通信系统,一是以步行、乘车为主的邮传通信系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的王朝,发达的交通、书同文、车同轨促进了沟通全国的邮传通信系统的建立。汉初将周秦广义的“邮”改称为“置”,到汉武帝前后,文献中正式出现“驿”,至西汉末东汉初,驿得到广泛应用。汉承秦制,邮驿不断发展,其规模足可以与同时代的古罗马邮政通信相媲美。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邮驿法律制度的严密完备、馆驿的宏传多样、驿路的水陆相兼四通八达,都远远超过前代,最大特点是传与驿完全合一。宋代邮驿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承上启下,除旧布新。北宋建立了一套较为健全的递铺组织,特别是元代的急递铺组织,为以后各朝所继承,首先实行了以兵士为递夫的制度,代替了以往百姓服差役的形式。两宋递铺的法规收集在《永乐大典》的《金玉新书》中,这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通信法规。元代邮驿规模宏大,马匹众多,纵横中外,“站赤”(蒙古语,即“驿站”之意)林立。元代对于邮驿的最大贡献在于把急递铺制度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明代邮驿的三种基本组织形式是水马站(驿站)、递运所、急递铺,三者在递运使客、飞报军务及转运军需、传送文书方面各有所司。清代的邮驿由驿、站、塘、台、所、铺六种组织形式构成。清朝在18世纪中叶进入全盛时期,古老的邮驿制度也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余年间达到了高峰,但是自嘉庆、道光之后,清政府日益腐朽,内外交困,邮驿制度本身的弊端也肆意侵蚀国家,为害人民。19世纪末,国内要求裁汰驿站、兴办近代邮政的呼声日益强烈。1896年大清邮政正式开办,驿站作用日渐消失。1913年1月,北洋政府宣布将驿站全部裁撤,邮驿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 扬声器电话 邮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