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竹部 > 竹品 > 扶竹 > 邛竹 邛竹 qióngzhú 即扶竹。因產邛都縣(今四川西昌東南),故名。《漢書·張騫傳》:“臣在大夏時見邛竹杖、蜀布。”《文選·左思〈蜀都賦〉》:“於是呼邛竹緣嶺,菌桂臨崖。”李善注:“邛竹,出興古、盤江以南,竹中實而高節。可以爲杖。”《藝文類聚》卷八十九:“《竹譜》曰:邛竹,高節實中,狀如人剡,俗謂之扶老竹。”《太平御覽》卷九百六十三引《羅浮山記》:“邛竹本出邛山,張騫西至大夏所見也。而此山左右時有之。鄉老多以爲杖。” 邛竹 邛竹竹名。《艺文类聚》戴凯之《竹谱》:“邛竹,高节实中,状如人剡,俗谓之扶老竹。”《文选》李善注:“邛竹,出兴古盘江以南。竹中实而高节,可以作杖。”高步瀛《疏》引梁章钜曰:“《水经·叶榆水注》云:盘水又东,迳汉兴县,山溪之中,多生邛竹。”左思《蜀都赋》:“于是乎邛竹缘岭,菌桂临崖。”——于是邛竹长满山坡,菌桂生长在山崖。 ☚ 蛩蛩 虬文 ☛ 邛竹竹名。又作“筇竹”。因产于邛都邛山而得名。《艺文类聚》晋戴凯之《竹谱》:“邛竹,高节实中,状如人剡,俗谓之扶老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