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隶书经鉏堂杂志轴
清。纸本。纵133.5厘米,横52.5厘米。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邓石如(乾隆八年—嘉庆十年,即公元1743—1805年),初名琰,因避仁宗(颙琰)讳,以字行,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少处僻乡,独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客梅氏八年,书艺大成。大学士刘墉称其材,延为宾客。其篆书以二李为宗,稍参隶意,分书结体严谨。其以隶、篆成就最高,隶书推为当代第一,篆书学汉碑额笔法,沉雄朴厚,一洗过去刻板拘谨之习。其篆刻,用汉《祀三公山碑》及三国吴《禅国山碑》体势笔意入印,突破陈规,自开面目,世称“邓派”。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云:“怀宁篆隶分已臻绝诣,真书虽不入晋,其平实中变化要自不可及。唯草书一道,怀宁笔势固如铜墙铁壁,而虚和遒丽,非其所能。尚留片席,使后来者自择所处。”近人马宗霍《霋岳楼笔谈》云:“完白以隶笔作篆,故篆势方,以篆意入分,故分势圆。两者皆得之冥悟,而实与古合。然卒不能侪于古者,以胸中少古人数卷书耳。”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清史稿》卷五○三有传。此经钮堂杂志隶书,字体秀逸圆润,淳厚遒劲,融篆法于隶书中,通篇布局纵横呼应取势,为隶书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