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邓小平的改革理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邓小平的改革理论

邓小平的改革理论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适应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需要,为了兴利除弊,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以及其他制度,需要改革的很多。我们要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深入调查研究,集中正确意见,从中央到地方,积极地、有步骤地继续进行改革。”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22页)这是邓小平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话时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他的这一重要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制度要在不断探索和改革中才能获得发展,并经常地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占据了统治地位,结束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根本矛盾对立。但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也存在着矛盾,它还要在其自身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较为完善的过程。这一矛盾不同于旧社会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不断发展而解决,即不断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不断改革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这一原则就是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理论依据。
建国以来,我们在政权建设和领导体制的建设上是卓有成效的。建国初期毛泽东就已经认识到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他曾从理论上指出:在我国,“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法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些上层建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劳动组织的建立起了积极的作用,它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即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 但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存在,国家机构中的某些官僚主义作风的存在,又是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矛盾的。” (《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73—374页)但由于后来 “左” 的思想的影响,致使我们把 “阶级斗争为纲” 作为了主要任务,国家改革也就拖延下来了。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这次会议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我们的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提出了改革措施。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高度集中的、僵化的传统体制,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

☚ 改革开放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 ☛
0000072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