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新时期党建思想的特点
“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9页)这是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和我们党在新时期的建设实际相结合,提出的一个明确目标,它构成了邓小平党建思想的主题,同时也构成了邓小平党建思想的鲜明特点。
(1) 第一个特点是,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围绕经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要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首先是要制定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这是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邓小平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新时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政治上的集中表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和实践纲领,也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党的建设要紧密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就要使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都要符合并体现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对此,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按照基本路线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他指出,在思想建设上,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理解“一个中心” 与 “两个基本点” 之间的关系,以及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紧密地、有机地统一起来,防止和反对 “左” 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在政治建设上,要结合改革和建设的实际,把基本路线化为一系列具体的工作路线和方针政策。
(2) 第二个特点是,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解决好党在前进中遇到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我们党是一个具有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党。邓小平要求我们根据时代条件的变化,大胆地进行党的建设的改革,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其实质是党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他尖锐地指出: “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墨守成规的观点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2页)现在,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条件变了,社会环境变了,党肩负的任务也变了。因此,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党的领导体制,党的工作方式、方法,也必须相应地加以改变或改进,只有这样,我们党才会富于生机和活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提出了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如: 批判 “两个凡是”,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进而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抛弃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政治路线,确立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以及一系列方针政策; 改革党的领导制度,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废除党内实际上存在的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并健全干部的选举制、任期制、退休制等,并提出了干部队伍建设的 “四化” 方针,以及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健全集体领导制度、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等。这些重大措施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党的组织健康发展。
(3) 第三个特点是,从严治党,并把它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邓小平多次强调要从严治党,并深刻论述从严治党的重要性。他认为,中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键在于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1页)从严治党首先体现在端正党风、惩治腐败和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上。“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9页)
从严治党,还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即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都要贯彻从严治党的要求。
邓小平一再强调健全党内生活,严格对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管理、教育和监督,他要求党员一定要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道德,具有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保持党员和党组织的先进性。他提出: “每个党员、每个党员干部、每个党组织,都要对照党章进行检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作出达到和坚持党章规定的合格标准的努力计划,并保证其实现。”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39页)
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从严治党的根本问题和主旨,也是从严治党在党的政治建设上的体现。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根据邓小平的党建思想,进一步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4) 第四个特点是,重视党的制度建设,走出一条不靠政治运动加强党的建设的新路子。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均以制度建设为保证,重视制度建设,走依靠制度、法规加强党的建设的新路子,是邓小平党建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
提出制度建设并突出加以强调,是正确总结我党历史经验的结果,也是对 “运动治党” 思路的否定。邓小平所作的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讲话,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他强调,制度建设是根本性、全局性的建设,要从改革制度、完善制度入手,依靠运用制度的功能和机制,调解党内矛盾,解决党内问题,监督、保证党的自身的有效运转,协调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稳定、健康、有序地推进党的全面建设。邓小平提出了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一系列原则,确立了一系列符合新时期特点的重要制度。包括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且必须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要遵照党章这一最根本的党规党法办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