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邓小平思想方法的预见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邓小平思想方法的预见性 邓小平思想方法的预见性预见性的思想方法也就是一切工作要坚持向前看的思想,这一思想是主观世界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具有的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这种预见性的思维品格是人们进行科学预测和决策经常使用的方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任何一项成功的事业,都必须要有预见,有了科学预见,办事心里就有了 “底”,不仅知道做什么事,而且知道事情如何进行。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中,号召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要抽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在讲话中,他把预见性的思想方法作为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提了出来,并对每位领导都作了要求。正是从向前看的基点出发,邓小平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解决了很多新问题,突出表现在他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想上。1987年4月30日他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说: “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6页)“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循序渐进的目标,这是在总结了 “大跃进” 和 “洋跃进” 的不符合实际的错误做法的前提下提出的。对于经济的发展方式,邓小平具有强烈的科技意识。现代科技给人类提供的知识和方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作为社会意识范畴的科技意识,既具有超前性的认识功能,又潜在着生产力功能,现代科技一旦被群众所掌握,科技意识一旦取得人们的共鸣,就会产生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因此,邓小平认为,“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40页)这是他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以科技意识引路,指导我们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前跨入21世纪。同时,他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观,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7、40页)要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预言说: 今后 “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将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和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总之,教育与科技密切相关,只有这两者得到了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邓小平预见性的思想方法还表现在对国际形势的分析与预测上。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把发展经济作为中心工作,重视对外经济交流,力求把我国的发展同世界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 ☚ 邓小平思想方法的辩证性 “摸着石头过河”理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