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遥远的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遥远的爱

遥远的爱

中篇小说。郁茹著。发表于1944年《文阵新辑》。写一个重庆女青年在抗战中成长的故事。罗维娜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离开重庆,在救亡宣传队工作时结识青年学生高原,由恋爱而结婚。婚后,高原沉溺于温暖的小家庭,为营造小家庭而经商攫利,并希望罗维娜成为笼中的金丝雀。但罗维娜不愿脱离时代的潮流,经过一番摆脱私爱的内心斗争,终于毅然离开丈夫,在其兄帮助下赴浙西参加游击队,成为一名抗日女战士。作品歌颂了罗维娜敢于反抗恶劣环境献身于民族解放事业的崇高品格。小说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情激越,笔调俊逸,富有抒情色彩。

☚ 洋铁桶的故事   地雷阵 ☛

遥远的爱

遥远的爱

电影剧本。陈鲤庭编导。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二厂1947年出品。剧本描写一对夫妻在战乱中的故事。大学教授萧元熙与妻子决裂后,决心把小女佣余珍改造为理想的妻。经过一段时间,余珍果然摆脱旧思想的束缚成为现代女性。两人结为夫妻后,余珍要求摆脱唯命是从的家庭妇女地位,向往独立自主。“一·二八”事变后,余珍因父兄遇难而投身救亡运动,但遭丈夫阻止。几年后,余珍生下一子,她只好留在家中。待“八一三”上海战事爆发,萧教授去武汉做动员民众抗战工作,余珍也参加救亡运动。不久,余珍去武汉途中幼子惨死,她决心投身战场,成为一个女兵。夫妻二人兴趣各异,至萧教授流亡桂林时,途中意外发现余珍已成为战士,保护难民撤退。萧教授只能目送她奔向遥远的前方。影片告诉观众:在抗战后的知识分子应克服家庭观念,奔向自由解放的光明道路。

☚ 忠义之家   八千里路云和月 ☛
遥远的爱

遥远的爱

长篇小说。郁茹著。初载于1944年《文阵新辑》。1944年4月重庆自强出版社初版。

☚ 四月的紫堇花   二舅 ☛

遥远的爱

遥远的爱

中篇小说。郁茹著。初载于1944年《文阵新辑》杂志。同年4月由重庆自强出版社初版,列入《新绿丛辑》。它是作者的成名作。茅盾曾热情地为之作序,称颂作品“具有女性作家所擅长的抒情的气氛,而构成这氛围的,又是那虽非纵横磅礴但却醇厚深色的对于人生的热爱,对于崇高的理想的执着。”(《关于〈遥远的爱〉》)小说的主人公女青年罗维娜,出生于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战士的家庭。其父曾“在辛亥时立过显勋”,后被害于狱中。母亲带着她和哥哥维特,寄食于祖母家中,受尽了歧视与欺凌。善良倔强的母亲,却以其父的革命精神,启迪了年幼孩子们的心灵。维娜虽然无法上学,却偷偷打开了祖父遗留下米的老书房。书籍使她懂得了应该爱什么,恨什么,萌发了她对光明和理想的追求。后来,其父的战友陆放伯伯收养了她。老人的爱国之情,进一步陶冶了她幼小的心灵。不久,抗日的洪流冲开了她蕴蓄多年的为自由、幸福而奋斗的闸门,勇敢地加入了抗日学生宣传队。然而,由于她在宣传队里结识了高原,并在重庆建立了舒适的小家庭,又一次使她“从前那股坚强的自信力无形地消逝了”。但是,她“不甘于落伍时代”。幼年的启迪,时代的召唤,终于驱使她冲出了家庭的樊笼,投身于民族解放斗争的行列。作品紧紧围绕着爱国与私爱的矛盾,细腻而又传神地刻画了罗维娜在大时代的呼唤和推动下,逐渐摆脱儿女私情,成长为一个民族解放女战士。这一艺术形象无疑具有很大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对于当时进步青年产生过很大的鼓舞作用。茅盾在《关于〈遥远的爱〉》中说: “我们所以感到喜悦的,是因为这一部小说给我们这伟大时代的新型的女性描出了一个明晰的面目来了。”

☚ 小二黑结婚   洋铁桶的故事 ☛
0000901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