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遗民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遗民诗 遗民诗明诗总集。十六卷。清卓尔堪辑。卓尔堪字子任,一字鹿墟,别号宝香山人,生于江都(今江苏扬州)。约生活于康熙时期,曾投效于浙江总督李之芳部下参加讨伐耿精忠之役,后隐居终生。此书收录明末遗民诗二千八百六十七首,作者五百零五人,并对每位作者字号爵里行迹作了介绍。卓氏辑此书意在保存文献,使众多的敛迹岩穴、坚守民族节操之士不至泯灭于后世,故坚持“人更重于诗”的原则。自云:“其有以人传诗者,诗不过数首,虽有微瑕,亦所必录。”而对于晚节有亏者,虽有秀句佳篇,亦摒之不录。书中保存了许多“纪忠、纪烈、纪事”之诗,揭露了清统治者的野蛮和残暴,表现出汉族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精神。许多史传不载的遗民事迹和诗歌赖此书以传,并为研究明末清初历史和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有康熙初年精刊本。中华书局1961年据此排印出版,更名为《明遗民诗》。 ☚ 闲情集 明人诗钞 ☛ 遗民诗别名《明遗民诗》,又名《明末四百家遗民诗》。诗总集。清卓尔堪编。十六卷,附一卷。尔堪字子立(或作子任),别号宝香山人,汉军人,亦有称江南江都(今属江苏)人。清康熙十四年(1675)曾从征参与平定耿精忠之役,为右军前锋。工诗,有《近青堂集》。另有与张潮、张师孔合编《三家诗》此集意在网罗散佚,保存明末遗民逸士历经丧乱,追怀故国之吟咏。约康熙间成书。乾隆间曾两度被列入禁书,故流传甚少。凡四十六万四千余字。卷首有目录,尔堪自序,宋犖序,凡例十则。正文含诗十六卷,收自姜埰至释慈际五百余人之诗近三千首。各卷之前皆有该卷所选录诗人之字、里、经历,或简或详。其中第十六卷之诗皆为僧人所作。尔堪《近青堂诗》百四十首附于卷末。集中杜濬诗最多,计百五十八首,次则钱澄之、屈大均、申涵光、阎尔梅等皆九十首以上,余者或四十,或三十,多数止录三、二首。如凡例所定,“人与诗并重,然人更重于诗,其有以人传诗者,诗不过数首,虽有微瑕,亦所必录”;“纪(记)忠、纪(记)烈、纪事等诗,虽有小疵,未敢尽弃。”此即选诗标准。集中杜濬《焦山》、《古树》。顾炎武《衡王府》,屈大均《塞下曲》、《大同感叹》,铁澄之《水夫谣》、《捉船行》、《搏虎记》等诗,揭露明末政治腐败,官暴民困的社会现实,反映诗人慷慨悲歌,反抗异族压迫之爱国激情,为集中精华。尤其是有些作者因作品不多,本无诗集,或虽有诗集而已散佚,敕此本存其部分作品及简略历史,故颇具史料及文学价值。然集中诗还有不少格调低沉,逃避现实之作,甚至还有几首反对农民起义之诗。因选编者“得诗即梓”,故编排显得紊乱,往往一人之作品前后分散几处。有清康熙间原刻本;上海有正书局一九一○年影印本,改题作《明末四百家遗民诗》;中华书局一九六○年排印本,题名作《明遗民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