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遗传方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遗传方式 遗传方式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到子代的过程称为遗传。在高等生物包括人在内,这是经过生殖细胞来完成的。卵子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合子)。在受精卵的发育过程中,遗传信息经过表达而形成具有一定性状的子代个体。因此,分析亲代和子代间某些性状的相似及变异情况就可了解遗传信息传递的特点,即遗传方式。性状是指在一个个体上可观察到的任何特征,包括一种生化特性、一种细胞类型或功能活动过程、一种解剖结构特点、一种器官的功能或一种精神特征。这是由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基因提供了产生性状的根据和内在可能性,而是否形成这种性状则取决于外界环境和基因环境(遗传背景)的共同影响。一个个体已形成的性状称为表型,与形成这种性状有关的遗传结构称为基因型。一种基因型并非只决定一种表型,有时可以在不同的环境因素影响下,经过不同的发育途径,形成几种表型。因此,在表型形成的过程中,遗传和环境的作用有时很难区分。表型相同的个体可能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基因型,表型不同的个体也可能有或没有基因型差异。一种基因型所决定的表型反应的范围称为反应规范,不同基因型所决定的反应规范宽窄程度是不同的。遗传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种异常表型。一个个体具有一定的基因型并不一定形成与之有关的异常表型——遗传病。有时,致病基因的作用在一定的遗传背景和/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未能外显,也就是虽有一定的基因型而未形成相应的遗传病。致病基因都有一定的外显率,这是指具有致病基因的若干个体发生相应遗传病的频率。一般用百分数来表示。如果具有致病基因的个体100%发生了相应的遗传病,就是完全外显率;不完全外显率则表示具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中只有一部分人发生了相应的遗传病,另一部分人并未发生遗传病,外显率高的可达80%以上,低的可低于50%。有时,致病基因的作用虽然表现出来,但是,在不同的个体中由于遗传背景和所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所患遗传病的轻重程度有很大差异,这就是不同的表现度。外显率和表现度的变化表明,致病基因的作用也受外界环境和遗传背景的影响。人类性状的遗传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一般,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两类。单基因遗传指某种性状的遗传主要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点上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基本上按照孟德尔定律进行传递,所以,这种遗传方式也称为孟德尔式遗传。依照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和基因性质的不同,单基因遗传又可分为常染色体遗传和性连锁遗传。前者又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后者又可分为X连锁隐性遗传、X连锁显性遗传和Y连锁遗传(见“性连锁遗传”)。此外还有一些性状属于限性遗传或从性遗传(见“限性性状与从性性状遗传”)。 ☚ 连锁与交换 常染色体遗传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