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遗传性疾病中的心血管异常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遗传性疾病中的心血管异常 遗传性疾病中的心血管异常许多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明显的家族性发病倾向,如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先天性心脏病等。近年来由于遗传性疾病研究的进展,发现伴有心血管异常的遗传性疾病较多,其中某些疾病主要决定于遗传,另一些则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按遗传三种主要类型即孟德尔型、染色体型、多基因型分类,将伴有心血管异常的遗传性疾病列表于下,这些心血管异常主要为先天性畸形以及由于代谢和酶缺陷而引起的心肌、心瓣膜和血管病变。 伴有心血管异常的遗传性疾病
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父母有一人患病,子女半数患病,家谱特色为每代都有发病 (如有新的突变或不完全的外显率可例外),与隐性遗传相比,发病年龄晚,多见于成人,临床表现多变。 (1) 先天性心脏畸形: 一般心脏和大血管先天性畸形多涉及多基因和环境因素,但某些病例可由单基因引起。 ❶Holt-Oram综合征: 男女发病相等,通常合并有心脏和上肢骨骼异常。常见拇指小指化,三节指畸形,可作为诊断的线索,亦有拇指缺如、内偏手、桡骨过短、尺桡骨骨性连接、驼背、腭弓高、锁骨发育不全,骨畸形不累及下肢,非对称性。心脏畸形主要是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其他有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冠状动脉异常、大血管错位、限制型心肌病、心内膜心肌纤维化,各种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P-R间期延长、右束枝传导阻滞等。 ❷Noonan综合征: 临床表现类似Turner综合征,身材短小、眼距过远、下颌发育不全、腭弓高、悬雍垂裂、卷发、眼睑下垂、突眼、严重近视、斜视、神经性耳聋、和肘外翻等骨骼畸形,50%有先天性心脏畸形,常见的有肺动脉口狭窄(瓣膜型或漏斗部型)、心房间隔缺损、Ebstein畸形、动脉导管未闭、法乐四联症、主动脉缩窄等。与典型Turner综合征不同,本病男女均可得病,性腺功能正常,指纹嵴总数在Turner综合征增多而本病综合征正常。 (2) 心脏瓣膜病: ❶Marfan综合征: (见“Marfan综合征”条)。 ❷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见“二尖瓣脱垂综合征”条)。 ❸Ehlers-Danlos综合征: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男女发病相等(X链锁型除外),皮肤松弛,脆弱易损,愈合差,外周血管脆弱,静脉穿刺困难,骨骼发育不全,关节过伸,扳动拇指可触及前臂背侧,伸舌可碰到鼻尖,可将足趾放入口中,习惯性关节移位可达20%,有“橡皮人”之称。心脏损害有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主动脉缩窄、松弛性二尖瓣综合征(floppymitral valve syndrome),遗传方式为显性,但亦可为隐性。 (3) 心肌病: ❶家族性心肌病: 包括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部分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和某些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中伴发的心肌病,后者可先出现心肌病症状,以后才表现神经肌肉萎缩,家族性心肌病多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猝死乃本病特征之一,心肌肥厚程度常超过非家族性心肌病,可能与糖元代谢障碍有关,临床表现有心悸、气急、昏厥、猝死、心电图示过早搏动、左心室肥大、Q波增深增宽、T波倒置、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传导阻滞等。 ❷原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铁在心肌内沉着可致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而引起死亡,其他临床特征有肝硬变,皮肤色素沉着,糖尿病,心律失常如过早搏动,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脏扩大呈球形,颇似心包积液或粘液性水肿,有些病人心脏不大,呈限制型心肌病表现。 ❸心脏淀粉样变: 大多数淀粉样变患者与遗传无关,但有三种遗传性淀粉样变疾病可伴有严重心脏损害,即葡萄牙型与非葡萄牙型家族性淀粉样变,伴有多发性神经病变,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有心电图异常和心力衰竭,第三种属于丹麦血统的病人,于40~50岁时,表现显著心脏损害,淀粉样浸润使心肌僵化,出现进行性致死性心力衰竭。 (4) 心脏传导系统异常: ❶预激综合征: 部分病人有家族性发病倾向,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预激的暂时性和间歇性,给家族性预激的研究带来困难。 ❷家族性房室传导阻滞:到1977年为止的文献报告,已发现在16个家族中,有多个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本病QRS时限随年龄增长而增宽,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前,可先有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左前半支阻滞。 (5) 家族性高脂血症: 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家族性高脂血症包括三种类型: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和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症,心肌梗塞患者中家族性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可高达20%,而一般人群中则不到1%。 ❶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本症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很高的外显率,成人血胆固醇常高于350mg%。甘油三脂不增加或稍有增加,子代发病率为50%。刚出生即可发现高脂蛋白血症,黄色瘤则在青春期后方出现,冠心病发病年龄明显提早。 ❷家族性高甘油三脂血症: 本症虽属显性遗传,但儿童和青年出现高甘油三脂血症者仅占20%,血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低密度脂蛋白减低或正常,如后者也增高,则称为混合性高脂血症。本症常合并有肥胖、糖尿病(耐胰岛素)、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等。 (6) 血管疾病: ❶高血压病(见“高血压病”条)。 ❷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见“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和慢性高压性肺原性心脏病”条)。 ❸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Osler-We-ber Rendu综合征): 本病是不常见的家族性显性遗传疾病,毛细血管扩张涉及多处,有消化道、腹部内脏、皮肤、胸等部位,可发生肺动静脉瘘、鼻衄、胃肠道出血,下唇内侧和舌下毛细血管扩张,有诊断意义。 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父母通常无症状,仅于同胞中发病,不一定每代都出现患者,男女发病相等,发病年龄早,多见于儿童。 (1) 先天性心脏畸形: 如软骨外胚层发育不全 (Ellisvan Creveld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身材小,远端肢体短,形成小肢体侏儒症,多指(趾)畸形,6指较多,由于远端指骨较短,握拳困难,指甲发育不全,发细而稀疏,牙发育不全或无牙,1/3病人出生后6个月内死亡,半数病人伴有先心病,如心房间隔缺损,单心房等。 (2) 心脏瓣膜病: 如粘多糖增多症(Hurler综合征;承瘤病): 男女发病相等。本症主要是溶酶体酶缺陷,影响粘多醣降解,未分解的代谢产物在各脏器内积聚,产生各种症状。生长迟缓,有侏儒症表现,头大、面容粗陋、鼻梁宽而塌陷、舌大、唇厚、牙齿小而不整、角膜混浊、视网膜色素沉着、手如爪、长骨和肋骨增宽、胸腰椎后突、脐疝、腹股沟疝、多毛、肝脾肿大、先天性骨关节脱位等。X线示蝶鞍呈“丁形”。粘多糖在心脏瓣膜和冠状动脉内膜沉着,可致二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冠状动脉病变,而发生心功能不全乃至死亡。死亡年龄大多在7~10岁,尸检85%有心脏异常。 (3) 心肌病: ❶ Ⅱ型糖元贮积症(Pompe病): 各型糖元贮积症只有Ⅱ型伴有心脏异常。临床表现为出生后哺育困难、体重不增、营养不良、巨舌、肌肉软弱、张力低、呼吸障碍、心脏扩大、有奔马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电图示P-R间期缩短,QRS波群高电压,S-T段、T波变化和左心室肥大等。死亡平均年龄5 1/2月。本病因酸性麦芽糖酶缺陷所致,于妊娠14周抽羊水检查,可明确诊断而终止妊娠,下一次妊娠有75%的机会不发生此种遗传性缺陷。 ❷家族性共济失调 (Friedreich ata-xia): 本病是一发病较早的遗传性家族性疾病。由于脊髓后束和脊髓小脑束变性,临床上表现进行性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蹠反射阳性等。32~90%并发心肌病、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S-T段、T波变化、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等。病理改变有心肌肥厚,弥漫性脂肪变性和间质纤维化等。 (4) 传导障碍: Q-T延长综合征(见“Q-T延长综合征”条) (5) 冠状动脉疾病: 高胱氨酸尿症(homocystinuria):本病有Marfan综合征体型,智力发育迟缓,晶体半脱位,主动脉变性,动静脉血栓形成和心肌梗塞等。为胱硫醚合成酶缺乏所致,与Marfan综合征的鉴别为本病尿中甲硫氨基酸和胱氨酸增多。 (6) 血管疾病: 如Takayasu动脉炎: (见“多发性大动脉炎”条) 3. X染色体伴性隐性遗传: 致病隐性基因在X染色体上,患者多为男性(因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遗传通过母系。 (1) Duchenne肌萎缩(进行性肌萎缩): 半数以上伴有心肌病和各种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动过速入睡后持续存在,心律失常可致猝死。心电图右胸导联有高R波,标准导联和左胸导联有深Q波,尚有P波异常、传导障碍和T波变化等。 (2) Hunter综合征 (Ⅱ型粘多糖增多症): 临床表现似Hurler病,但更少见,病人绝大多数为男性,发病稍晚、病变较轻,无角膜混浊,驼背罕见,心脏损害也与Hurler病相似,可死于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病变,尿中可排出大量硫酸软骨素,本病与艾杜糖醛酸硫酸酶(iduronate sulphatase)缺乏有关。 染色体异常 有三体畸形、染色体缺乏综合征、5染色体短臂缺失及性染色体异常: 1. 三体畸形: (1) 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伸舌样痴呆): 本综合征21染色体出现三体,40~45%伴有心脏畸形,所有因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的病人中,本病占5%,先天性心脏畸形常见的依次有房室共道永存、心室间隔缺损、心房间隔缺损、法乐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和锁骨下动脉异常等,其他临床表现有智力迟钝,肌张力低下,特征性面容,表现为伸舌样痴呆,出牙延迟,内眥皮肤皱褶,有第三前囟、小指中节指骨畸形,多核白细胞成熟障碍,易患白血病。 (2) 18三体综合征 (E组三体综合征,Edward综合征): 本综合征18染色体为三体,女与男之比为4:1,心脏畸形发生率50~100%,依次为心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心房间隔缺损、二叶式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等,其他临床表现为新生儿体重过低、生长迟缓、智力差、头如舟状、枕向后突、肢体张力高、握拳和并指畸形、足挛缩、胸骨短、横膈抬高、桶状胸等,预后很差,常死于婴儿期,偶有存活10岁以上者。 (3) 13三体综合征(D组三体综合征,Patau综合征):本综合征13染色体为三体,两性患病率相同,80%~90%有心脏畸形,依次为心室间隔缺损、右位心、动脉导管未闭、心房间隔缺损、大血管错位等,其他临床表现为新生儿体重过低、智力差、生长迟缓、可有癫痫发作、耳聋、兔唇、裂腭、多指(趾)、小头、各种眼畸形,如先天眼裂、白内障、小眼或无眼,和腹部、肾脏、皮肤异常等。预后差,半数在产后一个月内死亡。母亲年龄在40岁以上者,本病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10倍。除上述几种疾病外,还有22三体综合征,猫眼综合征,其他三体畸形等亦伴有各种心脏异常。 2. 染色体缺失综合征: 证实有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染色体缺少综合征,有4、5染色体短臂缺失,13、18染色体长臂缺失等。 3. 5染色体短臂缺失 (猫叫综合征,cri du chat综合征): 本病罕见,20%有心脏畸形,复杂而严重的畸形较少,一般不影响死亡率。婴儿时叫声如猫,随年龄增长,一岁以后即渐消失。智力体力发育迟缓,有头小、眼距大、斜视、内眥赘皮,前额高、下颌小、满月脸、高腭弓、耳朵低位等多种畸形。 4. 性染色体异常: (1) XXY异常(Klinefelter综合征): 临床表现型为男性,生殖器小或萎缩,智力差,乳房发育类似去睾丸者,尿中性腺激素排出增多,心脏畸形常见为法乐四联症、Ebstein畸形、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狭窄及动静脉瘘等。 (2) XO综合征(Turner综合征): 性染色体由单一染色体组成,典型病人均为女性,主要特点为身材短小、性征发育不良、乳房不发育、阴毛腋毛少,20%有心脏异常,70%为主动脉缩窄,其他有主动脉瓣狭窄,心室间隔缺损等,有作者把与Turner综合征类似的一些临床表现型,如男性Turner综合征,Bonnevie-Ullrich综合征,均列入Noonan综合征,以免与Turner综合征混淆。 多基因遗传 许多疾病有家族性,但不表现典型的孟德尔遗传,决定遗传的是多个基因而不是单一基因,环境因素可促进或抑制基因的表现,许多疾病要通过这两方面作用来解释,这些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血管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多基因遗传疾病不同于孟德尔遗传,第一代危险性2~5%,低于孟德尔遗传(25~50%),但明显高于一般群体。 ☚ 克山病 心脏肿瘤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