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道释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雕繪類 > 繪畫部 > 卷軸畫 > 道釋畫 道釋畫 dàoshìhuà 以道教、佛教人物故事爲内容的繪畫。漢代已見,魏晉以後大興,南北朝時極盛,唐宋不衰,明清漸少。唐以前壁畫形式爲多,又分洞窟壁畫和寺院壁畫。洞窟壁畫現今保存較多,如敦煌壁畫;寺院壁畫則因年久失修或禁教兵燹所存無幾。另有卷軸畫後起,至今尚有流傳。宋·米芾《畫史》:“吾家《維摩天女》,長二尺,《名畫記》所謂小身維摩也。戴逵《觀音》在余家,天男相,無髭,皆貼金。”《宣和畫譜·道釋叙論》:“於是畫道釋像與夫儒冠之風儀,使人瞻之仰之,其有造形而悟者,豈曰小補之哉?”元·湯垕《畫鑑》:“陸探微與愷之齊名,余平生只見《文硃降靈》真蹟,部從人物,共八十人,飛仙四,皆各有妙處。内亦有番僧,手持髑髏盂者,蓋西域俗然。”元·夏文彦《圖繪寳鑑·宋》:“李公麟,字伯時,號龍眠居士……論者謂鞍馬逾韓幹,佛像追吳道玄,山水似李思訓,人物似韓混,瀟灑如王維,當爲宋畫中第一,照映前古者也。”《宣和畫譜》中著録佛道畫甚多,而今傳世作品亦常見。 道释画 道释画人物画的一种。指以道教、释教(佛教在我国的别称)教义、故事和传说等为内容的绘画。魏、晋、南北朝和唐代,宗教广为传播,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形成我国道释画的全盛时期。道释画以壁画形式为主,历代有不少名画家都参与创作。佛教画如东晋顾恺之、戴逵在建业瓦官寺画《维摩诘像》,南朝梁张僧繇在上都定水寺画《二神》、《三帝释》,隋杨契丹在长安宝刹寺画《佛涅槃变》,唐尉迟乙僧在长安慈恩寺画《千钵文殊》,吴道子在兴唐寺画《金刚变相》等。道教画如唐张素卿画《天官像》,北宋武宗元画《朝元仙仗图》等。寺观壁画今多坏蚀,所存无几。石窟壁画保存尚多,如敦煌壁画现存12万平方米,包括本生、佛传、经变等内容。 ☚ 仕女画 凹凸画 ☛ 道释画 道释画人物画的一种。指以道教、释教(佛教在我国的别称)教义、故事和传说等为内容的绘画。魏、晋、南北朝和唐代,宗教广为传播,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形成我国道释画的全盛时期。道释画以壁画形式为主,历代有不少名画家都参与创作。佛教画如东晋顾恺之、戴逵在建业瓦官寺画《维摩诘像》,南朝梁张僧繇在上都定水寺画《二神》、《三帝释》,隋杨契丹在长安宝刹寺画《佛涅槃变》,唐尉迟乙僧在长安慈恩寺画《千钵文殊》,吴道子在兴唐寺画《金刚变相》等。道教画如唐张素卿画《天官像》,北宋武宗元画《朝元仙仗图》等。寺观壁画今多坏蚀,所存无几。石窟壁画保存尚多,如敦煌壁画现存12万平方米,包括本生、佛传、经变等内容。 ☚ 仕女画 凹凸画 ☛ 道释画 道释画“道”指道教,“释”指佛教。泛指中国画中描绘仙、佛、鬼、神形象及其活动的画。例如敦煌莫高窟、新疆克孜尔石窟中的佛教壁画、山西永乐宫的元代道教壁画,以及《八十七神仙卷》和传为李公麟的《维摩诘像》等。 ☚ 人物画 故事画 ☛ 道释画 道释画Daoshihua人物画的一种,道指道教,释指佛教,是中国画中以道教和佛教为内容的作品。以佛教为内容的绘画如:敦煌莫高窟壁画、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唐代佚名《释迦像》、宋代李公麟《维摩诘像》等。以道教为内容的绘画如:《八十七神仙卷》、山西永乐宫元代壁画等。 释迦像 唐代佚名 ☚ 人物画 故事画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