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道德真经章句训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道德真经章句训颂

道德真经章句训颂

道教典籍。元第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编撰的《道德经》注本。二卷。张嗣成(?—1344),字次望,号太玄。元延祐四年(1317)继天师之位,元仁宗授以太玄辅化体仁应道大真人,领三山符箓,掌江南道教事。据传元至治年间(1321—1323)屡祷屡应,因而于元泰定二年(1325)被封为“翊元崇德正一教主”。据《自序》,《道德真经章句训颂》于至治二年(1322)成书。张嗣成十分重视《道德真经》之研习,称其“以遵行太上老君经教为祝釐第一义,是以每于三元开坛传箓告祝之余,必即此经敷畅之,使在坛弟子及慕道而来者如鱼饮水,各满其量”,“为老君弟子而不知老君之道,犹终日饱食而不识五谷,终夜秉烛而不识火也”,“诵是经者,倘有得于无为之绪,则可以修身,可以齐家,可以安民,可以措天下于太平”(自序)。
《道德真经章句训颂》二卷,按通行本,析《道德真经》为八十一章。张嗣成训颂即附于正文之后。训颂之言,皆类诗、词之体,或四言,或五言、六言、七言不等,亦有类似禅偈者。训颂之间,以感叹词“咦”分隔。文词流畅,情感溢于词表,颇类诗歌语言,在《道德真经》诸家注本中,独具一格,“江海为百谷王章第六十六”,其训词称:“自卑莫如海,天下之水趋之;自损莫如圣人,天下之民归之。水趋之,则有以尽地利;民归之,则有以得天时。故卑者尊之资而损者益之基,是皆藏有于其无,亦孰知其所以为哉。”其颂词则系诗体,称:“谦尊损益道之余,观海当知造化机。试看银河在天上,尾闾元有逆流时。”在道体论方面,《道德真经章句训颂》以宋代理学的“理”与“气”来注释“道”,称“道何形象强名之,说得分明说又非。无有有无相造化,只于理气究真机”(卷上),“道者何?理与气耳”,道“因于无者理,著于有者气。有此理道所以名,有此气道所以形。理常于无而神,故自然而性;气常于有而空,故自然而命”,“万有芸芸,孰离理气性命也”。《道德真经章句训颂》将道的理气说贯穿于内修养生理论,认为“天地、物、内外,皆不离乎气。气聚则成形,气顺斯能生。所谓养生,亦顺其气而已”(卷下),“上药三品神气精,从无而有自然成。世间万物皆如此,不信神仙浪得名”(卷上),“道有不物,妙哉混成。内外天地,化化生生。求之不得,强名而名。孰能反之,人物之灵”(卷上)。将道的理气说贯穿于社会政治和伦理观念中,认为“赋敛重,万腹空。智术用,万息动。嗜欲无穷厚吾奉,入死求生不知痛。何如清静两相忘,饱饭机无民自重”(卷下),“垂衣裳而民自化者,治之正。舞干羽而苗目格者,兵之奇。取天下于无事者,存乎揖让。致天下于多事者,惟其自私”(卷下)。
《道德真经章句训颂》因吸收宋代理学概念,以解释《道德真经》,从而丰富了道教教义思想体系。同时作为正一教主的注解和发挥,对于元明以及后代道教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明《道藏》的“洞神部·玉诀类”收有《道德真经章句训颂》二卷。

☚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道藏 ☛

道德真经章句训颂

二卷。元张嗣成 (生卒年不详)撰。张嗣成,元代正一道道士,为三十九代天师,自号太玄子。撰有《道德真经章句训颂》二卷。自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创立五斗米道,经历朝而至元,张家三十八代子孙相传而至张嗣成。其间几经分化与组合,而并为正一道。虽然其道名及斋戒仪范等有过变化,但一直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张嗣成撰此书,主要是为诵经体道。张嗣成于自序中称:“太上老君道大而德宏,守约而施博……”“故道难闻,因经而后闻,道难见,因经而后见。”阐述道生万物之玄奥与因经而闻道的重要性。并强调诵此经者,如果有得于无为之绪,就可以修身、齐家、安民、措天下于太平。如果性命交融,根蒂相摄,暗合其道而不由言悟,就会别具慧眼,与太上老君相见于寥廓恍惚之间。如果能进一步领悟到“金丹不在他求而至道吾所固有”之理而进行修炼,待“功成行满”就会 “法身不坏”。此书分上、下二卷八十一章。《章句训颂》语言多用韵语,以四、五、七言为主,类似于禅偈,适用于传教授徒,曾深受道教徒的赏识。其书语言浅白、落俗,实非经典之作;然其成书较早,影响较广,对于研究《道德经》的传播及修身,仍有参考价值。现存明 《道藏》本、明 《道藏举要》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