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道德形而上学探本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道德形而上学探本

又译为《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或《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德国哲学家康德的重要伦理学著作。出版于1875年。在康德看来,知识按其研究对象可分为物理学和伦理学。前者研究自然律,后者研究自由律。道德形而上学则是从哲学的高度研究道德的先验的纯粹形式,从而为道德规律、法则提供普遍必然性的根据。他认为,一切有理性的存在即人具有善良意志。善良意志就是“意愿善良”,它本身既是无条件的善,又是其他一切道德价值的基础。人有善良意志,所以才有义务感,才会履行义务。所谓义务,是指行为主体由于尊重普遍规律而产生的必然性。道德就在于为义务而尽义务,只与行为的动机有关,而不论行为会造成什么结果。因此,履行义务的行为,就是善的行为,决定依照义务概念去行为的理性能力就是善的意志。善的意志是唯一无条件地善的。道德规律也就是善良意志所发出的绝对命令,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普遍原则。一切有理性者都是目的,不是手段,他们遵循的法则是自己意志所制定的,是“自己为自己立法”,是自律而不是他律,因此是自由的。人的意志自律也就是自由,自由乃是一切有理性存在者的属性,即人的本质。康德强调人的自由,反对他律的封建宗教道德,为德国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作了理论准备。《道德形而上学探本》中表达的是一种先验唯心主义、形式主义的伦理思想。

道德形而上学探本

《道德形而上学探本》Daodexingershangxuetanben

亦译作《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或《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一部重要的伦理学著作,1785年出版。这本书与后来的《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伦理学的姊妹篇。该书由 《绪论》、本论三章及《结论》构成,是采用所谓 “分析法”写成的,即是从日常道德的经验一步步上升到最玄妙的纯粹实践理性。书中, 作者提出了由 “绝对命令”、“意志自由”、“人是目的”这三条基本原理构成了 “道理形而上学”,即研究道德的超乎经验的纯粹形式。他认为:“实质”的道德准则是依据经验的,有限的和不确定的,提不出普遍适应的道德原则。纯粹出于道德心的行为, 才是由“绝对命令”所支配的,可以称为道德行为。一切有理性的人都具有善良意志,它是无条件的善,又是其他一切道德价值的基础。人有善良意志所以才有义务感,才会履行义务。道德在于为义务而义务,道德只关乎行为的动机,而与效果无关。只有出于纯粹义务心的行为才是真正的道德行为。义务是《道德形而上学探本》的一个重要范畴,康德伦理学的核心就是义务学说。康德认为,一切有理性的人都是目的,不是手段。他把目的和手段绝对对立起来。有理性的人们遵循的准则是由自己的意志决定的是自律而不是他律,因此是自由的。该书把自由作为其体系的最高概念,反映了作者反对他律的封建宗教道德,向往自由的倾向。康德这种反抗宗教神学的他律伦理学,强调人的自由。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他把道德原则说成是人的自由意志的产物,完全是唯心主义的。《道德形而上学探本》就其体系上说是脱离现实的先验的唯心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就其阶级实质来说,是资产阶级道德思想的体现。

☚ 道德箴言录   幸福论 ☛
0000775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