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道场曲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道场曲乐

道场曲乐dɑochɑnɡ quyue

民间道场曲乐。流传于长武及周围地区。道场是一种古老的演唱艺术,脱胎于宗教音乐。旧时主要用于庙会祀神、祝寿、超度亡灵、祈祷福禄等场所。后在长期流变中,融会了部分劝善曲艺的内容,民间把这种演唱形式称之为打醮,或曰道场。打醮有三种形式,祭祀神灵的醮叫主醮或平安醮;祝福生辰的醮叫寿醮;悼祭亡灵的醮叫荐亡醮。演唱者由民间艺人自由联结,以师带徒组成半职业性的班社,表演者称醮师或羽士,班社称醮师乐班,设领班,一般由七八人组成,由事主、或神会长雇聘。醮仪按规模大小约定成俗,一般分成规、起落、站灵醮三种,多则四天,少则一天半。演唱以寺庙、院落、村头广场为主,有一定的演唱设施,如法事坛、经堂等。形式分坐唱、站唱、边舞边唱,唱白相交,乐曲结合等。角色分工有大法师、诵经者、鼓乐者,各有服冠。大法师身着黄色,八卦纹道袍;余者身着蓝、黑色道袍,各戴三教九流太极图纹的道冠,上系佛锦。按不同礼仪程式组成不同的演唱阵容,乐器有管子、长笛、鼓、大中号锣、铙、小铰、碰锋、甩铃、渔鼓、筒板等。法具有剑、笏板、擎水等。内容、程式大同小异。如荐亡醮程式有请神、招魂、扬幡、迎水、谒庙、过奈何桥、天桥、分灯、早晚课、午朝、围坛、迎驾、送神、施食、祭灵、送葬等。据在世老艺人记忆,道场曲乐可能始于清初。当时长武县仅有一个班社,清末仅方庄村就有七八个乐班,四十多名艺人。民国初有所减少,建国初乐班尚有十余家,艺人七十多名。后因形势变化,民间班社纷纷解体。到20世纪末,乐班仅余一个,经卷乐具零散不全,亦很少活动。

☚ 猴儿上竿   渭店村葬仪 ☛
0000901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2: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