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逻辑学大辞典︱前言 前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逻辑工作者曾先后编写出版了一些逻辑学中型专科辞典。从那时以来,逻辑学的各个分支,特别是哲学逻辑、自然语言逻辑和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逻辑等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国逻辑学界在逻辑学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为了及时地、准确地反映这些新发展和新成果,为我国广大逻辑工作者和爱好者的逻辑教学、研究和学习提供一部收词较全、较新,释义准确、规范,并尽可能反映国内外逻辑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和新趋势的大型逻辑学辞典,是十分必要的。 《逻辑学大辞典》的编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为指导,坚持知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除全面展示世界三大逻辑体系和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的基本内容外,还重点展现了符号学与语言逻辑、科学逻辑、法律逻辑、悖论、辩证逻辑,以及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主要内容。同时,还附有“逻辑史大事年表”、“1949年以来中国学者(含台港澳地区)所撰逻辑学著作书目概览”等。全部词目均按上述各部分内容分类编排。自然,这种分类并非严格的科学体系,部分只是为了读者查询的方便,把一些与读者日常思维和实际运用密切相关的部分略予凸显而已。 本辞典的编纂工作从2002年启动到正式出版,一直得到上海和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与通力合作。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有关部门曾给予热忱关心和鼓励。上海紫江集团和上海宝山飞士实业公司也惠予支持。在此期间,本辞典顾问,我国老一辈逻辑学家、中国逻辑学会第二任会长周礼全先生一直关心着辞典的编纂工作;本辞典顾问,中国逻辑学会第三任会长吴家国先生和第四任亦即现任会长张家龙先生也对辞典的进展予以热情关注。除上海的逻辑工作者外,北京、南京、广州、武汉、杭州等地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在百忙中为辞典编写词条,有的还承担了分支学科编撰负责人的任务。没有这些单位和专家的关心与大力支持,《逻辑学大辞典》是难以问世的。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另外,本辞典在编写过程中,还参考吸收了《哲学大辞典》(冯契主编)中逻辑学部分词条的成果。在这里,我们也深切地缅怀上海逻辑学界的几位前辈:冯契先生、徐孝通先生、傅季重先生。《逻辑学大辞典》的编写及出版,正薪传着他们生前的劳迹和期望。 由于辞典的编写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我们又受到资料、水平和时间的诸多限制,因此,本辞典难免有不足之处,切望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逻辑学大辞典》(修订本)编辑委员会 |
☚ 逻辑学大辞典︱凡例 逻辑学大辞典︱常用符号表 ☛ 000132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