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搏和逸脱心律
逸搏是基本心搏延迟发生,因而出现的异位心搏。可为房室交接处性、室性或房性。连续发生的逸搏称为逸脱心律。
逸搏和逸脱心律具有生理性保护作用,可使心脏免于长期停顿。发生逸搏的基础为:
❶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静止,
❷二度以上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
❸过早搏动或快速心律失常突然中止引起的窦性静止。
房室交接处性逸搏最常见。心电图特征为:
❶在长间歇中出现QRS波群,形态与基本心律的QRS波群相似或有不同程度畸形,但QRS时限正常,可能是4相传导阻滞或交接处功能性纵行分离,部分冲动沿希司束传入心室肌并沿浦顷野纤维激动心室其它部分所致; 也有认为系Mahaim束傍路传导引起。
❷逸搏偶伴逆行传导,逆行P′波在QRS波群前或后。
❸逸搏周期大多恒定,为1.2~1.5s。心房颤动或室性早搏伴有房室交接处隐匿传导,可使逸搏推迟发生,造成逸搏周期不规则。
❹逸搏之前、后可见窦性P波,与逸搏相互干扰,并有可能下传夺获心室或形成心室融合波(不完全夺获),如每一次逸搏后发生一次夺获,称为逸搏一夺获二联律。
❺逸搏逆传阻滞使R-P′延长时,R后的P′波可再下传心室形成反复搏动(即回头搏动)。
心室性逸搏较少见,大多发生在房室交接处起搏功能低下或抑制时。心电图特征为:
❶在长间歇后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QRS时限≥0.12s。起源于束枝近端的QRS波群形态可接近正常。
❷逸搏周期在1.5~2.0s左右。
❸室性逸搏很少有逆传P′波。
心房性逸搏可发生在窦性心动过缓时,但极少见。心电图特征为:
❶在长间歇后出现畸形P波,P-R间期>0.12s。QRS波群形态与基本心律同。
❷逸搏周期在1.2s左右。
❸与窦性心律共同激动心房时形成心房融合波。
治疗主要针对发生逸搏的病因,采用增快窦性心律的措施。如静脉给予阿托品0.5mg或口服阿托品、麻黄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