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诗篇名。五绝。刘长卿作。见《全唐诗》卷一四七。山以芙蓉为名者甚多,诗中所指不详。此诗写逢雪暮夜投宿见闻:“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诗前半叙写山居凄清萧条景况,后半勾勒主人风雪夜归细节。全篇目见与耳闻错落着笔,诗中有画,言外含情,具有独特的韵味。清施补华评此诗曰:“较王、韦稍浅,其清妙自不可废。”(《岘傭说诗》)“风雪夜归人”一句,以凝练的语言,倒装的句法,活画出人物顶风冒雪深夜归来情景,历来传诵人口。

☚ 枫桥夜泊   闺情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芙蓉山:山名芙蓉者甚多,难以确指。至德以后数年间刘长卿在吴地,或指吴地的芙蓉山。主人:指留诗人住宿的人家。安史乱后,朝廷财税全仰江淮,且历经战乱,造成民生凋敝。诗中描写独行夜宿见农村贫困情景。后二句不仅写出景况凄凉,而且怀有惧怕不安的心情。施补华《岘佣说诗》评此诗云:“较王、韦稍浅,其清妙自不可废。”
 【注释】
 ①白屋:用茅草盖成而不加装饰的屋。②柴门:用树条编扎的简陋的门。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可可诗词网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萧寥。余爱诵此绝句,谓宜入宋人团扇小景,想刘松年、赵孟俯(頫)定有妙制。

【注释】

[芙蓉山] 《江南通志》卷一三“山川”:“芙蓉山,在金匮县东北二十五里,芙蓉湖在其下,山以湖名也。上有二峰,一名龙井,一名天乙。”“荆南山,在宜兴县西南荆溪之南……山高而大,岩洞绝胜,上有龙池,岁旱祷雨辄应,其北有善行洞,山之东麓为静乐山,其南为芙蓉山,西为横山,一名大芦山,北为南岳山。孙皓既封国山,遂禅此山为南岳,其地为古阳羡产茶处。”“国山,在荆溪县西南五十里,东接芙蓉。据吴志,当名阳羡山……山形如鼓,篆文环绕其上,今多漫灭不可读。其地又有离墨山,以古钟离墨得道于此而名,或以为即国山。”又《宋高僧传》卷一一《唐常州芙蓉山太毓传》:太毓尝“止于毗陵义兴芙蓉山”。则芙蓉山乃吴中名胜,且此山与长卿碧涧别墅相距不远。诗当作于大历十年(775)闲居义兴时。

[白屋] 指不施彩色、露出本材的房屋。一说,指以白茅覆盖的房屋。为平民所居。《尸子·君治》:“人之言君天下者瑶台九累,而尧白屋。”《汉书》卷九九《王莽传》:“开门延士,下及白屋。”颜师古注:“白屋,谓庶人以白茅覆屋者也。”程大昌《演繁露·白屋》:“古者宫室有度,官不及数,则居室皆露本材,不容僭施采画,是为白屋也。”元李翀《日闻录》:“白屋者,庶人屋也。《春秋》:‘丹桓公楹,非礼也。’在礼:楹,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苍士黈黄色也。按此则屋楹循等级用采,庶人则不许,是以谓之白屋也。”

【评论】

顾璘《批点唐音》卷一二:此所谓真语真情者,清语古调。近实,故妙。

《唐风定》卷二○:情真景真。

王尧衢《古唐诗合解笺注》卷四:“日暮苍山远”,行路之际,暮景可悲。此句言行路之难至。“天寒白屋贫”,白屋贫家萧条景况,又值天寒而宿,更倍觉凄凉矣。“柴门闻犬吠”,柴门犬吠,惊客到也,确是雪夜景。“风雪夜归人”,人从风雪中夜归白屋,是在凄凉中得安乐境。

《唐诗笺注》卷七:上二句孤寂况味。犬吠归人,若惊若喜,景色入妙。

《唐诗合选详解》卷三:首见行之难至,次言家之萧条。闻犬吠而睹雪中归人,当有牛衣对泣景象。此诗直赋实事,然令落魄者读之,真足凄绝千古。

《岘佣说诗》: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雨夜归人。”较王、韦稍浅,其清妙自不可废。

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卷三:日暮途穷,天寒而继以风雪,写尽旅行之苦,幸有白屋可以寄宿,苦中得乐,聊以自慰。


古典文学作品《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 可可诗词网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五绝名作。主人,指留刘长卿歇宿的东家。芙蓉山,今鲁、闽、湘、粤等地皆有此山名,诗中所咏所在当在北方。刘长卿(公元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官至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擅律体,尤工五言,自矜“五言长城”,多写贬谪生活和山水隐逸的内容。风格以清秀冲淡为主,间有沉郁苍凉之作。有《刘随州集》。
 
 这首五绝描写诗人风雪夜投宿山村人家的情景。全诗四句,每句五个字勾勒一个画面,连属起来,又构成一幅疏密得宜、动静相映、有声有色的风雪夜归图。作者纯用白描手法,而每个画面都涵蕴着情意。首句暮色苍茫、山路漫长、风雪迷茫的旅途,“暮”、“远”,透露着盼望投宿的心理。二句写映入眼帘的白屋(茅屋),“寒”、“贫”又可生发天寒有投宿处的“幸”和有否人家及能否容宿的“忧”。三句接近柴门听到犬吠,表明有人家,亦惊亦喜。末句写风雪投宿有如归的欣慰心理。四句全从风雪荒寒旅途上旅人的眼中来,无一字抒情,而所描绘的意象,却无一处不反映作者孤独落寞的心情,写出了特殊环境中的特殊的心理体验,景色入妙,含无限凄楚。《唐人绝句精华》评:“此诗二十字,将雪夜宿山人家一段情事,描绘如见。”

唐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全文、译文、翻译和点评 - 可可诗词网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2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释】
 1.芙蓉山:山以芙蓉为名的很多,如今山东临沂、福建闽侯、湖南桂阳、广东曲江等地均有芙蓉山,诗中所咏之地不详。主人:指留客住宿的人家。
 2.白屋:指贫家的简陋住房。
 
 【译】
 日色渐渐昏暗,
 苍山还显得十分遥远。
 天气越来越冷,
 那白色小屋更显得贫寒。
 柴门前——
 忽有犬吠作一片,
 风雨里——
 有人夜色里归还。
 
 【评】
 此诗为号称“五言长城”的刘长卿之代表作。诗人以二十字的篇幅,勾画了一幅行旅寒山夜宿图,其间有时间的递进推移,空间的巧妙配置,以及结构的起承转合。首句所写是在日暮时分,至结句已至夜深;从空间来观,首句写于行旅之中,苍山漫远,结句则已在白屋柴门之下;从结构上来看,以“日暮”而起,以“夜”为结,首尾呼应,次句写主人之“贫”,则先之以“白屋”,续之以“柴门”,否则,“贫”字则无所依托;前写“天寒”,则后以“风雪”坐实;从全篇来看,前二句极写孤寂况味,后二句则犬吠人归,若惊若喜,时静时闹,而主人家何以风雪寒冬时奔波于外,由此又触发诗人何等情思,均意在言外,惹人深思。

历代诗词精品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诗写一次旅途投宿之夜的深刻感受。
 这是一户深山老林人家,可知贫困,但对于出门远行的人,却自有亲和的感觉。于是情不自禁地投入了这一片生活,呼吸着白屋中的空气,感受着山民的心情——特别是亲人(往往是家中的全劳力)在风雪之夜归来时心中一块石头落地的松快心情。
 这幅“风雪夜归人”的情景,不是看到的,而是从狗叫声,和狗叫后的人语嘈杂声中听出来的。由于抓住了山村之夜的细节特征,所以表现真切,给人印象特深。
 山民在风雪之夜久久未归,弄得家人好等,显然是为生计而奔波。所以这首小诗还含蓄地,或间接地表现了山民贫困劳碌的生活境遇。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诗的首句,以一个“远”字点活面画,将意境开拓。因为在山路上奔波劳顿,偏又夜暮降临,所以愈感山路漫长,投宿歇息之情也愈加迫切。整个句子直抒情思,没有明写旅人,而旅人的形象活脱毕现。如果说首句从旅人所感起笔,那么,第二句则是对旅人所见的描写。唐时贫家的住所多以白茅覆盖或用木材而不加油漆。所以“白屋”便是对借宿人家远距离瞭望的写照,而“贫”字则是从远望到进入室内所见的借宿人家的总括。而“白屋贫”前冠以“天寒”,就如“苍山远”前冠以“日暮”效果一样,加重了诗句的分量,增加了诗句的层次,共同织成了一幅色泽鲜明的山行夜宿图。“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写借宿山家以后的事。诗人在这里颇费了一番剪裁之工。因为闻犬吠既在夜间,而从暮色苍茫到夜深人静,从寒气袭人到风雪交作,从进入山家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肯定也有一些事物可以描写,而诗人撇开这些,径写万簌俱寂中突现的犬吠人归的热闹场面,而这种场面又是旅人在枕席之上听到声音进而想象到的,这就不仅表现了山居人家生活的特点和辛苦,而且给整首诗构成的画面平添奇峰,收到了以动写静的艺术效果。就用字来看,这两句中“柴门”上承“白屋”,“风雪”上承“天寒”,“夜”与“日暮”相接,这就使后两句新开的意境与前两句勾画的意境达到了自然的和谐,给读者以全诗浑然一体之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feng xue su fu rong shan zhu ren

Staying with the Master of Hibiscus Mount Because of the Snow→刘长卿 (Liu Changqing)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8: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