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政策tōng huò péng zhàng zhèng cèинфляциóнная пол тика инфляции通货膨胀政策Inflationary Policy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和加剧通货膨胀来扩大需求,以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种财政金融政策。以凯恩斯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资本主义出现经济危机和萧条,是因为生产增长快于需求增长,要解决需求增长较慢的问题,就必须刺激需求。而增加需求的手段,就是向流通领域大量投放货币,扩大购买力。这种政策虽能使生产获得暂时的发展和经济的虚假繁荣,但将造成持续的物价上涨,人们的实际收入降低,生活状况恶化,商品流通紊乱,对货币信用、财政等方面造成破坏。 通货膨胀政策用扩大财政赤字和加剧通货膨胀的办法,来扩大总需求以应付经济萧条,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通货膨胀政策是早期凯恩斯主义政策主张的特点。它基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学说。有效需求是指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经济萧条和衰退时,虽然也可以有总供求价格的均衡,但存在着失业和有效需求不足。要使经济回升,只能通过扩大有效需求才能达到。凯恩斯主义者提出扩大有效需求,是政府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的实施加以干预,即: ❶赤字财政政策; ❷廉价货币政策。赤字财政政策是通过人为地使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以扩大总需求的政策,也就是说,在经济萧条时,政府通过减少税收以使居民增加收入,从而增加消费,促进企业投资,提高总需求水平。廉价货币政策是依靠增加货币供给维持低利率水平,以促进投资和消费增加的货币政策。从实质上看,赤字财政政策和廉价货币政策都是通货膨胀政策。第一,赤字财政政策必然要增加货币发行量,最后导致通货膨胀。第二,廉价货币政策就是依靠增加货币供给实现的,其结果也必然加剧通货膨胀。从本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末,西方各国普遍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其结果出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 “滞涨” 现象,因而受到了货币学派的批评。 通货膨胀政策 通货膨胀政策inflationary policy在经济萧条或衰退时期,政府利用赤字预算扩大政府支出以及扩张信用刺激需求,以解决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由于这种政策使货币供应量急剧增加,往往导致通货膨胀,所以概言之日“通货膨胀政策”。早期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其理论基础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学说。经济萧条时期,存在着大量失业和有效需求不足。为扩大有效需求以实现经济的回升和持续增长,凯恩斯主义提出了: ❶赤字财政政策。通过人为地使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来扩大总需求,如减少税收和增加政府支出。 ❷廉价货币政策。依靠增加货币供给维持低利率水平以促进投资和消费增加,从而扩大总需求,随之提高就业水平和总收入。这两大政策的实质都是通货膨胀政策。 ☚ 通货贬值 隐蔽性通货膨胀 ☛ 通货膨胀政策 通货膨胀政策用扩大财政赤字和加剧通货膨胀的办法来扩大总需求以应付经济萧条,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通货膨胀政策是早期凯恩斯主义政策主张的特点。它基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学说。有效需求是指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经济萧条或衰退时期,虽然也可以有总供求价格的均衡,但存在着大量失业和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实现经济的回升和持续增长只能通过扩大有效需求才能达到,而有效需求的扩大则需要政府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的实施加以干预。 凯恩斯主义者提出了扩大有效需求的两大方案,即❶赤字财政政策。 ❷廉价货币政策。赤字财政政策是通过人为地使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以扩大总需求的政策。具体内容是:为了克服萧条,消灭失业,政府必须减少税收以使居民户留下较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消费,其结果,使企业乐于增加投资;或者政府增加支出,包括增加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等,以增加居民户的消费和促使企业投资,提高总需求水平。由减少税收和增加支出而出现的财政赤字,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是必要的,财政收支应当服从维持经济稳定,尤其是服从维持充分就业的需要,如果拘泥于财政预算平衡这一目标,就无法克服萧条。廉价货币政策是依靠增加货币供给维持低利率水平以促进投资和消费增加的货币政策。根据凯恩斯学派的观点,要发挥货币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就要用增加货币数量的办法,使利率降低,利率降低会促使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增加,从而总需求扩大,就业水平和总收入会提高。 从实质上看,赤字财政政策和廉价货币政策都是通货膨胀政策。首先,根据凯恩斯主义者的主张,财政赤字不能靠增税或减少支出来弥补,而应该由发行公债弥补。而当公债的发行对象是商业银行时,对扩大总需求比较有效;当发行的对象是中央银行时,对扩大总需求最为有效。其原理是,财政部把公债券作为存款交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将其列入财政部的往来帐户,财政部可以把支票作为货币使用。这实质上就是增加货币发行量,结果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各商业银行购买大量的政府公债,等于向政府贷出巨款,信贷的扩大增加了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从而也加剧了通货膨胀。其次,低利率的廉价货币政策就是直接依靠增加货币供给来维持的,其结果也会加剧通货膨胀。 从本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末,通货膨胀政策被西方各国奉行不懈,虽然有时也执行通货紧缩政策,但都是暂时的。通货膨胀政策执行的结果并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反而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失控,出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从而受到了以M·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的严厉批评。 实行通货膨胀政策还是通货稳定政策在中国经济学界也曾引起过激烈争论。有些学者主张,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适当地多增加一些货币供给,实行适度的通货膨胀,会刺激经济的增长,而又不会造成物价的失控;有些学者则坚决反对这种主张,认为只有坚持通货稳定政策才能创造一个经济稳定增长的宽松环境。持后一种观点的学者占绝大多数。 ☚ 廉价货币政策 收入政策 ☛ 通货膨胀政策inflation polic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