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偏差Inflationary Bias实行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引起的通货膨胀率与政策调控目标的偏差。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与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于1977年提出。他们认为,通货膨胀偏差的产生根源是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具体过程为:中央银行预先公布保持低通胀的最优货币政策,但在随后的执行过程中,企图利用公众已经形成的低通货膨胀预期,执行相机抉择的政策;与此同时,公众理性选择是根据中央银行的政策选择,重新确定预期通货膨胀,使中央银行的决策环境恶化,在没有增加平均产出量的情况下提高了实际通胀水平,产生了通货膨胀偏差,不利于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降低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研究表明,通过建立声誉约束机制、实行委托代理方法和通货膨胀目标制可以消除或减少通货膨胀偏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