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通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通假又称“通借”。指古代书面语言中借用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即同音词或近音词书写符号之间的替换。如借用跳蚤的“蚤”字来代替早晨的“早”,其中被借用的“蚤”字叫做借字或通假字,被替代的“早”字叫做本字或正字。通假是用字的假借,与六书中造字的假借有别。通假的条件是字的古音相同或相近。它的类型有同音通假、双声通假、叠韵通假等表现。通假以上古书面语为最多,后世逐渐减少。 通假亦称“通借”。一般指用字的假借。即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例如《国语·齐语》: “诸侯罢兵以为币。”用“罢”借作“疲”。通假有同音通假、叠韵通假、双声通假。通假现象上古书面语言中较多,后世逐渐减少。辨别通假应以古音为标准。也有人把通假归入“假借”,称之为“本有其字的假借”。 通假 通假互相借用。文徵明《企斋先生传》:“白首同居,有无~。”章钰《与缪荃孙》:“钰流离津门,坐待槁饿,幸傅沅叔、吴佩伯诸人相距甚近,颇资~。”张元济《与蒋藻星》:“不揣冒昧,拟求~,俾善本正史,得成完璧。” ☚ 慨假 商假 ☛ 通假 通假Tongjia也叫通借,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一种使用文字的方法。它与本无其字的假借造字法不同,但习惯上往往也被称为假借,是本有其字的假借。其中,应该使用的、字形与意义相吻合的字为本字,被用来代替本字的、意义与本字无关的字为借字。如 《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中,“蚤”本义是虫名,意义与此句无关,所以是借字,其本字是“早”。《孟子·告子》“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中,“信”本是诚实、真实的意义,与此句无关,也是借字,本字是“伸”,表示伸展的意思。《诗·魏风·硕鼠》“三岁贯女”,“贯”在此处应是“事奉”的意思,而它的本义是“钱贝之贯”,与“事奉”无关,故是借字,本字是 “宦”, “宦”有事奉义。 ☚ 借字 独体 ☛ 通假又称“通借”。指古书中音同、音近的字互相通用和假借的现象。广义的通假包括同源通用和同音假借两种情况。狭义的通假则指用意义毫无联系只是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如早晚的“早”借用“蚤”等。通假的条件在于声音相同或相近。细分有同音通假、双声通假、叠韵通假3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