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通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通书 通书旧时选择婚嫁日子所看的书,如《周子通书》 、《陬吉便览》 等。 ☚ 楚娃 趄趄 ☛ 通书 原名《易通》。哲学著作。一卷。宋周敦颐撰。成书于北宋中期。(撰者事迹参见“《周濂溪集》”条) 《通书》是由《诚上》、《诚下》、《诚几德》、《圣学》、《礼乐》、《动静》等四十个短篇构成的,每篇只有几句话,全书总计才二千八百余字。 《通书》是周敦颐的另一部哲学专著《太极图说》的姊妹篇。《太极图说》以“太极”为核心,主要谈天道;《通书》则以“诚”为核心,主要谈人道。《通书》中说的“诚”,指的是真实无妄,但它对社会人生的作用却是极其巨大的。《通书》认为,天地阴阳五行在生成人时,不仅给予人以肉体,同时也把“太极”(即“诚”)注入了人的灵魂,成为人的先天本性。至于“诚”的具体内容,其实就是儒家传统的“仁、义、礼、智、信”五常。《通书》认为,“诚”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圣人本乎“诚”,万物始于“诚”,伦理道德也都以“诚”为本。但是,《通书》又认为,人的灵魂中虽然有“诚”,但一般人并不能体会到这个“诚”的存在,真正能体会到“诚”的存在,并按“诚”的要求去行动的,只有圣人。圣人心中只是一团寂然不动、至善至诚的“天理”,不遇外物时,他寂然默然,一接触外物,则通达无碍,反映灵妙,甚至在外物还处于几微未露的时候,他也能够按照心中的“天理”来正确地指导自己的行动。不过,《通书》认为,要达到这种圣人境界,对一般人来说,也并非绝不可能,具体的方法就是“主静”和“慎动”。因为人的灵魂中本来就有“诚”,所以只要思想专一,专一就不会被物欲蔽塞,就可以公道无私,不偏不倚,去恶存善,这样渐渐地就能达到“诚”的境界。《通书》认为,社会上的人,只要时刻以“诚”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便会尊卑有序、人心和谐,四海欢心,万方无事。 《通书》虽然极为简短,但内容丰富,书中提到的一些概念,都为后来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所继承和发挥,《通书》也因此被捧为“得圣贤不传之学”,“上接论语、孟子”,“凌驾汉唐诸儒”。事实上,《通书》对中国哲学史也确实起了很大的影响。 《通书》流传甚广,朱熹曾为之作注。明人所编的《周元公集》、《周子全书》,清初张伯行所编的《周濂溪集》,乾隆年间董榕所刻的《周子全书》中都收入了《通书》。另外,中华书局有四部备要本《周子通书》。 通书tōng shū指男家写有迎娶日期通报女家的帖子:次日,贾琏过来见了薛姨妈,请了安,便说,“明日就是上好的日子。今日过来回姨太太,就是明日过礼罢…”说着,捧过~来。(九七·1247)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教材部 > 專類教材 > 通書 通書 tōngshū 初名“易通”,亦稱“周子通書”、“濂溪通書”。爲哲學與教育學教科書。宋·周敦頤(號濂溪)撰。一卷。與《太極圖說》同時成書。或說爲解釋《圖說》而作。序者謂其言約而道大,文質而義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於學者。該書稱“乾元”爲萬物之宗,由是而生“誠”,爲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主張“天以陽生萬物,以陰成萬物。生,仁也;成,義也。”賦於天體以道德屬性,將人分爲善、惡、中三種類型,以“天下化中”爲政治的極至。倡導“誠”、“仁”、“無欲”、“静處”。該書有其再傳弟子朱熹注本。其書流佈至清末始衰。參見本類“太極圖說”,參閱《宋史·道學傳一·周敦頤》。 史书 史书史(史册;史策;史传;史乘;史牒;史编;史记;~学;~料;~话;~评;历史;国~;党~;家~;外~;正~;杂~;秘~;青史) 汗青 汗竹 汗简 编简 青编 青简 春秋 阳秋 金册 遐册 遐策 贞筍 ☚ 记事书 谱牒 ☛ 通讯 通讯通信 另见:递送 信息 消息 ☚ 通信 传递 ☛ 通书北宋周敦颐作。原名《易通》,共40章,文字简约,内容丰富,但结构不甚严谨。继承和发挥了《周易》和思孟学派《孟子》、 《中庸》的思想。是他的《太极图说》中心论点的发挥,为《太极图说》的姐妹篇。全书以“诚”为核心,阐述了宇宙论、道德论、政治论等比较完整的理学思想体系。 《通书》里的“诚”指真实无妄。他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诚上》第1)将无为而静的“诚”看作是万物的本原,“无极”的体现。他赋予“诚”以道德的属性:“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诚下》第2)“诚者,圣人之本”,“纯粹至善者也”(《诚上》第1)。把“诚”看作是仁、义、礼、智、信五常的根本和一切道德行为的来源,是纯粹至善的人情和人生的最高原则。他认为,人性分为刚善、刚恶、柔善、柔恶和中五个品级,前四个品级都有缺陷,只有“中”才是最完善的。而“中”的内容就是“仁义中正”。为了达到至高的“诚”的道德境界,成为圣人,必须做到“虚静无欲”和重视“思”的作用。他还指出,“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 (《顺化》第11)只要圣人修仁义之德,万民就能接受教化,化而为善。但光靠道德教化是不够的,必须德刑相济,才能化治天下。《通书》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宋明理学的经典文献之一。书中所论述的一些范畴或概念,如诚、无思、无为、无欲、几、中、和、顺化等,为尔后的宋代理学家所反复讨论和发挥。它流传甚广,明人所编《周元公集》、《周子全书》,清初张伯行所编《周濂溪集》等尽皆收入。另有1936年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周子通书》。重要注解有朱熹《通书解》。 通书 通书宋代理学著作。原名《易通》,又称《周子通书》。四十章。北宋周敦颐著。周敦颐(1017—1073),北宋五子之一,宋明理学奠基人之一。字茂叔。原名敦实。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曾任州县地方官吏,均有政绩。一生大部分时间“汲汲于传道授业”,晚年定居庐山莲花峰下水溪旁,仿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故后人又称周为濂溪先生,其所创学派称“濂学”。死后宋宁宗赐“元公”,淳佑元年(1241)封“汝南伯”。元延佑六年(1319),被追封为“道国公”。 ☚ 皇极经世 正蒙 ☛ 通书 通书哲学著作。北宋周敦颐著。共40章。许多地方直接引用《易传》并加以发挥。以 “诚” 与 “主静” 为主要内容。认为 “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提出求达圣贤之功夫在于 “心诚”,“心诚”之要在于“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今传本经南宋朱熹整理,朱并有《通书解》。除编入《周子全书》外,1936年中华书局收入《四部备要》时,题为《周子通书》。 ☚ 太极图说 周子全书 ☛ 通书tong shu❶almanac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