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质transmitter在突触传递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的化学物质。这种由神经的突触结构中释放的化学物质,必须符合以下标准才能被确认为递质。这些标准是:在该神经元内合成; 储存于突触前神经末梢,其释放的量足以引发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官产生效应; 使用该递质的拟似剂或受体阻断剂能复制或阻断该递质的传递作用; 存在从递质作用部位移除该递质的特殊机制。实际上通过实验全部符合上述标准往往有困难,因此在应用递质这一术语时要持慎重态度。目前已被确认的递质有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γ-氨基丁酸、甘氨酸、P物质、脑啡肽等。 乙酰胆碱 外周神经部分存在于胆碱能纤维中,主要包括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以及躯体运动神经纤维末梢。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胆碱能神经元分布范围广泛,主要包括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丘脑腹后核内接受感觉传入的第三级神经元、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中某些神经元以及尾核、梨状区、杏仁核、海马的某些神经元。该递质是传递感觉信息和运动信息的最后环节,在摄食、饮水、体温、血压调节、维持行为、脑电的激活以及促进学习和记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与M或N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即被胆碱酯酶分解而失活。 去甲肾上腺素 外周神经部分存在于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中,主要是在部分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中;中枢神经部分存在于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中,集中分布于低位脑干、延髓网状结构腹侧、脑桥的蓝斑核以及中脑网状结构等部位。它们的轴突投射至大脑新皮层、边缘前脑、下丘脑、低位脑干内部以及大部分脊髓。该递质与突触后膜α或β受体结合并发挥生理效应后,大部分被突触前膜摄取再利用; 剩余的部分或被血液运输至肝脏破坏、失活,或被突触后膜摄取,由儿茶酚氧位甲基移位酶和单胺氧化酶作用而失活。在外周,该递质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内脏平滑肌受抑制; 在中枢,对脑内特定部位的各种神经元有其特定功能,对脊反射、体温、摄食、痛与镇痛均有调整作用。 多巴胺 神经元胞体主要分布在黑质、脚间核和下丘脑等处。它们的轴突经内囊到达纹状体,称黑质一纹状体投射系统。递质释放后的代谢、回收基本同去甲肾上腺素。它是锥体外系中的重要递质,与躯体运动有密切关系; 可能与精神活动的调节及控制垂体内分泌有关。 5-羟色胺 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低位脑干近中线区的中缝核内。它的纤维可投射到纹状体、丘脑、下丘脑、边缘前脑、大脑新皮质、低位脑干内部以及脊髓灰质的胶质区、侧角和腹角。递质释放并发挥生理效应后的代谢、失活过程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它在抑制感觉、调节脊反射、提高体温、促进睡眠、增强性活动、加强镇痛以及调节内分泌活动方面均起重要作用。 谷氨酸 脑、脊髓内含量多、分布广,以大脑半球和脊髓背侧部含量最高。它可能是感觉传入神经纤维和大脑皮质的兴奋性递质。 γ-氨基丁酸 主要分布在大脑皮质浅层、小脑皮质的浦氏细胞层、黑质、尾核、壳核、苍白球、下丘脑、中脑和小脑齿核。它的作用可引致轴突末梢去极化,使另一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减少或使突触后膜超极化,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递质。 甘氨酸 广泛存在于体内,脊髓腹角含量甚高。刺激背根,使该递质释放,并引起脊髓神经元抑制。 P物质 由11个氨基酸组成。各种不同动物在脑内分布有差异,主要在黑质、扣带回、脑干、下丘脑、纹状体、松果体等处。它能促进平滑肌收缩和血管扩张,对痛信息传递起双重作用,在脊髓第一级伤害性传入末梢释放,可提高对痛的敏感性,而在中枢部位却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脑啡肽 包括5肽甲啡肽、5肽亮啡肽、16肽α-内啡肽、31肽β-内啡肽、17肽γ-内啡肽等。除外周 (胃肠内)有少量分布外,大部分在纹状体、伏隔核、下丘脑前区、中脑中央灰质、杏仁核等区。该递质具有明显的镇痛效应,并促进催乳素、生长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还对心血管活动、体温、呼吸、消化、睡眠和觉醒起调整作用。 递质transmitter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经突触前膜释放出能传导信息的化学物质,叫递质。递质很多,如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氨、多巴等。一般1种突触只释放1种递质,1种递质只能和其相应的1种受体结合,结合后使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相应的效应。一般释放1次递质只引起1次效应,其余没发挥作用的递质迅速被酶所破坏。1次释放递质的多少与突触前膜神经元传导冲动的大小有关。目前按神经系统递质生产的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递质见“生物”中的“递质”。
递质全称“神经传递介质”,又称“介质”。神经系统的突触,多数是化学突触,靠突触前神经元释放某种特殊化学物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性或抑制性效应。这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即称之。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谷氨酸等,抑制性递质如γ-氨基丁酸、甘氨酸等。 递质 递质神经传递介质的简称。在神经系统内,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细胞质相连,而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突起相接触,此相接触的部位称为突触。突触的神经冲动传递是通过突触前神经元释放某种特殊化学物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性或抑制性反应。此特殊化学物质称为递质。不同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递质不同,目前已肯定的有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甘氨酸、谷氨酸以及若干种多肽等。 ☚ 受体 细胞的寿命 ☛ 00001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