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学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技术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下列措施:
❶教学组织的改革。包括分校、分班、班内分组、升留级等。
❷教学方式的改革。一是掌握学习。在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程序中,他将学习任务分成许多小的教学目标,将教材分成一系列小的学习单元。教师自编一些简单的诊断性测验,提供学生对单元中目标掌握情况的详细信息。达到了所要求的掌握水平的学生,可以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若学生的成绩低于所规定的掌握水平,就应当重新学习这个单元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然后再测验,直到掌握。二是凯勒计划,又称个人化教学系统。包括适应学生个人特点的教学程序、个别辅导系统、学生个人自定的教学进度。它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课程每个单元所要求的成就水平;允许学生依据个人的速度学完课程的内容,根据教学顺序,可随时参加测验;教学通过书面材料进行,这些材料可以是自学的程序课本,也可以是学习指导书或正规的教科书;为增强学生之间的联系,鼓励学得好的学生,可推荐已学过某门课的优秀学生担任个别辅导员;讲课作为启发指导和提高的补充。三是自学辅导教学,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的方式。
❸教材呈现媒介和教学技术的改革。一是程序教学。特点是教材按照小步子的逻辑顺序排列;要求学生积极反应并予以及时反馈;适应个性,自定步速。二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根据程序教学的原理,将电子计算机技术适用于教学的一种手段。三是导听教学。通过录音磁带或教学影片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在什么时间、花多少时间去学习何种内容。
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学shiying gebie chayide jiaoxue
指依据学生的个别特点,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的教学。目前,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学可归为如下几种:
(一)班级授课中的个别指导。班级授课的方式比较经济,而且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往,有利于他们社会性的发展。但这种教学形式往往不能顾及个别差异:如低常的学生经过努力仍难达到目标,就会感到忧虑苦恼,丧失信心;而超常的学生则不必努力即可达到目标,便会感觉乏味,而无进步。但是采用完全的个别化教学又是不现实的,既不经济,也影响到学生之间的交往。因此,心理学家建议采取二者相结合的调和办法,即班级教学中的个别指导。即教师了解清楚每位学生的各种心理特点,对于他们的优点,给予机会,使之充分发挥,对于他们的弱点,找出原因,设法弥补。这样,即照顾到了个别差异,又保证了共同发展。
(二)分班授课。教育界对于学校中的班级制如何适应个别差异的问题,曾有过热烈的讨论与认真地实验,然而并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目前,班级授课制的分班标准包括:按年龄分班、按智龄分班和按学科成绩分班。每种分班方法在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学中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又各有其局限性。比如,按智龄分班,同一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大体相当,这样易于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既不会“埋没人才”,也不会“有人掉队”。但智龄相同,不等于其他条件相同,如实际年龄、身体的大小、体力的强弱、学习的兴趣、游戏的爱好、情绪的表现,以及社会行为,与人与事经验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若不考虑这些事实的存在,也必将影响儿童整个人格的发展。
(三)程序教学。使用程序教材的一种自动的教学方式。一般做法是根据教育者对学习过程的理解,把教材分解为许多小的项目,然后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每一项目都提出问题(通过教学机器,呈现程序教材),要求学生作出构答反应或选择反应,然后给予正确答案以便核对。程序教学所采用的程序模式不完全一样,比较有影响的有:
❶斯金纳的直线式程序。即把教材分为许多小步子,给学生呈现一步让学生作答,如果作出正确反应,就进入下一步的学习,如果作答错误,机器就呈现正确答案,然后进入下一步,学生是按机器规定的顺序进行学习。
❷普莱西的直线选答式程序。它也是逐步呈现问题,但项目是以多重选择的形式出现的,即学生在几个答案中进行选择,只有在他选出正确答案后才被允许继续往下学习新材料。
❸克劳德的多重选择反应的内在程序。把学习材料分为内容较多、步子较大的逻辑单元,编成主干程序,又把学生时常犯的典型错误编成分支程序。学生学完某单元后,即举行选答式的检查性测验,答对了进入下一单元,答错了,就引入分支程序,经补充知识、纠正错误之后,回到原单元重学重答,直到答对为止。
❹英国H·凯直线式与分支式相结合的程序。它对各种知识、概念有不同水平的解释。学生学习主序列中的知识n时,答对了,即进而学习知识n+1,答错了,则转而学习具有补充材料的子程序nA或nB,直到答对了,再进而学习n+1 (不用回到n)。
(四)计算机辅助教学。指利用计算机协助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简称CAI。CAI系统一般由计算机系统(硬件及系统软件)与能实现教学功能的课程软件组成。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是:学生通过终端向主机提出要求,主机经过分析后,通过电视屏幕或电传打字机、或电声输出器为学生提供所需信息;中央主机还可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可通过键盘或光笔作出应答,主机根据学生回答正确与否进一步向学生提供信息。概括起来讲,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三种模式:
❶辅导模式。用于向学生讲授知识和技能等内容;
❷练习模式。它是通过学生与计算机频繁交互作用来训练学生解题能力,借以加深对所学过的概念的理解。
❸对话模式。它通过与学生互相提问和答问,训练学生的理解力。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CAI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五)导听教学。指通过录音磁带或教学影片进行教学活动,简称A—T式教学。它是通过导师的帮助和学习时间的伸缩性而使教学个别化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在什么时间、花多少时间去学习何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