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送杜十四之江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送杜十四之江南
这首送别诗的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则“杜十四”者,指的大概就是杜晃,而东吴正在“江南”地区,因知诗题虽不同,所指实为一事。 “荆吴相接水为乡”,首句点明行者所往之地,突出了一个“水”字。荆襄、东吴一带地处南国,以水多著称,本无需赘言,但作者却特意标出“水为乡”三字,乃是别具深意的。向下看去,旨趣渐明: “君去春江正渺茫。”“春江”,既点明时令,又暗示出春季江水浩浩、江面宽阔的特点,从而使得“正渺茫”三字下得极为妥帖。荆吴是“水为乡”,春江是“正渺茫”,渺茫的一江春水向东浩浩流去,恰与荆吴之水乡连成一片,简直构成了一个水的世界,而这个水的世界正是诗人朋友杜晃要前往的处所,那么揣想那水天相接、浩渺无际的一片汪洋,诗人怎能不为友人此行的前程担忧呢? “日暮征帆何处泊”?这是担忧的具体内容: 你这一叶孤舟,要在那样渺茫的江水里飘荡,到了日暮时分,不知有无停泊处?可又停泊在哪里是好呢?在这里,诗人先以“渺茫”作铺垫,见出水势之阔大; 继以“征帆”置其中,借对比衬托其渺小;大小既已殊绝,更以“日暮”渲染出一种苍凉的危机气氛; 最后以“何处泊”发问,从而步步紧逼,层层转深,极真切地表现出了对友人此行无比关怀的一片深情; 这样,末句的“天涯一望断人肠”,便有如蓄积已久而骤然决堤之洪水,奔涌而出,一发不可收了。当然,孟浩然写诗从不使力斗狠,而是竭力避免剑拔弩张之气,将情感的波澜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借以更深刻地传达其内在意蕴。因而,即令蓄势已久情感勃发如“天涯一望断人肠”者,仍使人觉其强度适中,颇具韵味; 而“天涯一望”四字,其指向实与首句之“荆吴相接水为乡”隐然相关,故而形成首尾圆合之结构,一线贯穿之诗情。所谓“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 (《李杜诗纬》) ,指的大概正是这种情况。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这是一首送别诗。揆之元杨载《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如果说这是送别诗常见的写法,那么,相形之下,孟浩然这首诗就显得颇为别致了。 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唐时应进士科得第者称“前进士”,而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看来,杜晃此去东吴,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不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么?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渺茫”。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春江渺茫,正好行船。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这就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司空图《诗品·冲谈》了。 到第三句,撇景入情。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念去去千里烟波”,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句中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这一问实在是情至之文。 前三句饱含感情,但又无迹可寻,直是含蓄。末句则卒章显意:朋友别了,“孤帆远影碧空尽”,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心潮汹涌,第四句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所谓“不胜歧路之泣”(蒋仲舒评)。“断人肠”点明别情,却并不伤于尽露。原因在于前三句已将此情孕育充分,结句点破,恰如水库开闸,感情的洪流一涌而出,源源不断。若无前三句的蓄势,就达不到这样持久动人的效果。 此诗前三句全出以送者口吻,“其淡如水,其味弥长”,已经具有诗人风神散朗的自我形象。而末句“天涯一望”四字,更钩画出“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王维《齐州送祖三诗》)的送者情态,十分生动。读者在这里看到的,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闻一多《唐诗杂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