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把本来不宜种植粮食作物的坡地、牧地、湖泊水域退出耕作,重新用于植树造林、养蓄牧草及发展渔业。把坡度大于25°的坡耕地用于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生产,称“退耕还林”;把原来草原垦殖种粮的土地再恢复种植优良牧草,发展畜牧业,称“退耕还草”;把围湖、围滩造田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退出来清淤整理、挖塘养鱼,发展水生生物,从事渔业生产,称“退耕还湖”。采取以上措施,使得各类土地得到最适宜的开发利用,提高了保持水土、防止荒漠化、抗洪排涝的能力。我国长期以来为解决粮食问题,一些地区曾将那些适宜于从事林、牧、渔业生产的坡地、牧地、湖泊水域、沿海滩涂等开垦成农地,从事粮食种植,结果粮食增产的效果甚微,却导致了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江河湖海污染、泥沙淤塞、抗洪能力减弱等严重问题。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