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境困难 处境困难穷鸟 鸟穷 欹区 踬顿(身久~) 困难 冰炭在怀 冰炭攻心 冰炭交集 冰炭交战 冰炭满腹 不尴不尬 不间不界 进退无处 进退无所 进退失所 进退狼狈 处境贫困:被褐 处境困难难办:尴尬 难堪 处境困窘:途迍 饥饿中的百姓处境困难,亟待救助:嗷嗷待哺 嗷嗷待食 嗷嗷求哺 待哺嗷嗷 处境艰苦,困难重重:艰难困苦 处境艰难,困难重重:荆天棘地 天荆地棘 地棘天荆 才华遭到抑制,处境困厄:骥伏盐车 骥服盐车 骏骨牵盐 力衰势竭,处境困难:鸟伏兽穷 顾此失彼,处境困难:捉衿(捉衿肘见) 处境狼狈,进退无所:梁昌 ☚ 甘苦 处境艰难 ☛ 进退狼狈成语。前进不行,后退也困难,形容困顿窘迫的样子。《三国志·蜀志·马超传》:“超初攻之不能下,宽衢(梁宽、赵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 进退狼狈狈是传说中的一种兽,前腿短,走路时要爬在狼身上,没有狼它就不能行动,所以用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进退狼狈形容部队前进不行,后退也困难,陷入困顿窘迫之中。晋代陈寿《三国志·蜀志·马超传》: “超初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 进退两难jìn tuì liǎng nán跋前踬后 左右为难 ba qian zhi hou zuo you wei nan 进退维谷 骑虎难下 jin tui wei gu qi hu nan xia 进退失据 进退狼狈 jin tui shi ju jin tui lang bei 【进退两难】 进也不好,退也不好。形容处境相当困难。 【跋前踬后】 比喻进退两难。跋:踩。踬:也作“疐”,被绊倒。源出《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左右为难】这样做不好,那样做也不好。 【进退维谷】 进和退都很困难。意谓进退两难。维:相当于“是”。谷:比喻困境。源出《诗经·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骑虎难下】 骑在老虎背上无法下来。比喻做事中途遇到困难,迫于客观情势而无法中止。源出《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唐人避讳,改‘虎’为‘兽’)安可中下哉!” 【进退失据】 前进后退都没有依据,以致进退两难。据:依据,凭据。 【进退狼狈】 形容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极其困顿窘迫的样子。﹝例﹞ 麦子已经逐渐枯了,收呢,不管多少,总被敌人搜括了去;不收呢,眼见庄稼就要完蛋,实在弄得进退两难。(陈登科:《淮河边上的儿女》) 无事之时,望影藏匿,跋前踬后,日不聊生。(清·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在小赵与老吴吵闹的时节,方墩太太一定是左右为难,帮助娘家人欺侮丈夫,不好;帮助丈夫和小赵干,也不好。(老舍:《离婚》) 尽管他对他老子的许多计谋都不十分中意,但在目前进退维谷的情况下,还是不能不这么办……(刘波泳:《秦川儿女》) 两样中间,只好挑定一样来干。然而为难的是现在两样都弄成骑虎难下。(茅盾:《子夜》) 自将精兵与郓州合势,长驱入汴,伪主进退失据,束手就降,则诸镇望风而自溃矣。(《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 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马超传》) 进退狼狈jìn tuì láng bèi形容处境窘迫艰难。 进退狼狈jìntuì-lángbèi〔主谓〕 前进后退都深感不便,处境极其窘迫。《晋书·吕光载记》:“晃穆未平,康宁复至,~,势必大危。” △ 贬义。常用以写情势危急,处境窘迫。 【近义】势成骑虎 〖反义〗左右逢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