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故战道①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②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地形篇第十》) 【注释】 ①战道:战场上的实际情况。②人:民众与士卒。主:国君。 【译文】 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辅助条件……所以,如果根据战场情形确有必胜把握,即使国君命令不要打,也可以坚决去打;如果根据战场实情不能取胜,即使国君命令要打,也可以不去打。所以,作为一个将帅,进不贪求战胜的名声,退不回避违抗君命的罪责,一切只求保全百姓与士卒,符合国君的根本利益,这样的将帅才是国家的宝贵之才。 【评说】 一个真正的将军已经可以超越生死和名声,甚至可以违抗君命,原因在于他已完全做到“唯人是保”。战场是将军眼中最美的风景,取胜是将军心中最高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背后动力就在于战争维系着国家、君王、百姓与士卒的生死。可以说,是这种使命与责任让将军拥有“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胸怀,也是这种使命与责任成就了将军无上的光荣。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故战道①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②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地形篇第十》) 【注释】 ①战道:战场上的实际情况。②人:民众与士卒。主:国君。 【译文】 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辅助条件……所以,如果根据战场情形确有必胜把握,即使国君命令不要打,也可以坚决去打;如果根据战场实情不能取胜,即使国君命令要打,也可以不去打。所以,作为一个将帅,进不贪求战胜的名声,退不回避违抗君命的罪责,一切只求保全百姓与士卒,符合国君的根本利益,这样的将帅才是国家的宝贵之才。 【评说】 一个真正的将军已经可以超越生死和名声,甚至可以违抗君命,原因在于他已完全做到“唯人是保”。战场是将军眼中最美的风景,取胜是将军心中最高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背后动力就在于战争维系着国家、君王、百姓与士卒的生死。可以说,是这种使命与责任让将军拥有“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胸怀,也是这种使命与责任成就了将军无上的光荣。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军人道德修养术语。语出《孙子·地形篇》:“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进:前进,指军事上进攻。退:后退,指军事上退却。意谓将帅指挥军队进攻时,不贪求取胜的功名,率领部属退却时,不回避违抗上级命令的罪责。它要求军事指挥员在战场上抛弃个人得失,一切以夺取战争胜利为目的。军事指挥员应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做到进不求名,退不避罪,作为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语出《孙子兵法·地形篇》。意谓军队的一切行动以争取战争胜利为目的,不考虑个人的名利得失。此语历来被认为是将帅可贵的风骨。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古代的一种将帅道德素质。是指将帅在指挥部队前进时,不贪求取胜的功名;在指挥部队退却时,不回避违抗君命的罪责。军队行动一切以争取战争的胜利为目的,不考虑个人的名利得失。语源于《孙子·地形篇》:“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寿张之战 ☛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jìn bù qiú míng,tuì bù bì zuì名:功名。罪:罪责。原指将帅令军队前进,不求功名,令军队后退,不避违君令的罪责。后形容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