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还乡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还乡记

还乡记

长篇小说。沙汀著。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出版。小说以抗战时期的四川农村为背景,描写了青年农民冯大生反抗斗争的故事。冯大生因家贫欠债,被迫去当壮丁,后因不堪忍受国民党军队的非人生活逃回乡下,而他的妻子却被保安队副徐烂狗霸占。他找徐算账,还到乡里去告官,却一一落空。冯大生在幻想破灭之后,便动员和鼓动受欺压的山民百姓起来与贪官污吏斗争,被保长以抓捕逃兵为由,将他关在庙里。后冯大生破墙逃走,怀着复仇的怒火,走上流亡之路。小说反映农民的觉醒与反抗,揭露国统区官员、地方势力借抗战为名鱼肉人民的罪恶,塑造了新型农民的形象,是20世纪40年代作者描写农村阶级斗争的一部名著。

☚ 引力   原动力 ☛

还乡记

还乡记

散文。郁达夫著。作于1923年7月。收于《郁达夫文集》第3卷。写作者在回乡旅途中的窘状和苦恼。从上海至杭州,沿途所见、所闻、所思,无不触动自己的孤独、贫穷、失业和不得志,处处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浙江的知识阶级的腐败,一班教育家政治家对军人的谄媚与对平民的压制,以及小政客的婢妾的行为,无厌的贪婪”,都使作者“作呕”。而对“世界的养育者”“世界的主人公”——农民,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和赞颂,对农民那种夫唱妇随、家庭团聚的田家乐,表示无限的羡慕和向往。但想到自己飘零的生活,连养活老婆儿子都不能,想以一死了结一生。作者思绪万千,幻灭、惊惧、悲愤,杂然纷呈;全篇感情浓烈,景色明丽,描写细腻。

☚ 没有秋虫的地方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
还乡记

还乡记

四幕话剧。寇嘉弼著。1943年10月重庆明天出版社出版。明天戏剧丛书第二册。

☚ 西红柿与小锄头   启示录 ☛

还乡记

还乡记

长篇小说。沙汀著。1948年7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

☚ 绿云哀史   月月红 ☛

还乡记

还乡记

长篇小说。沙汀著。写于1946年。部分章节曾以《开端》为题,载于1946年8月10、25日《大公晚报》。1948年7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小说以抗战时期为背景,描写了农民与封建势力的矛盾以及国统区农民自发的抗争。农民冯大生是位不向命运屈服的倔强青年。由于不堪忍受国民党军队中非人的虐待,他毅然出逃,回到了故乡。然而,他的田地以及妻子却被保安队副徐烂狗所霸占。他先是企图凭借个人的力量与之说理和交涉,都没有奏效。于是,冯大生不得不丢掉幻想,准备斗争。正当乡长、保长等巧立名目,图谋合伙剥夺农民打笋子的利益之时,屡遭挫折的冯大生号召大家不要受骗,俨然成了农民反抗斗争的领袖人物。然而因为反动势力的强大,他只得重新走上“逃亡”之路。作者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充分揭示了在民族矛盾上升的形势下,农村尖锐而激烈的阶级矛盾,深刻地剖析了国民党基层政权鱼肉人民的反动本质;小说还发掘了农民集体反抗的意识,真实地表现了他们对反动势力的猛烈冲击。小说把这场比较特殊的农民自发斗争,置于一个特殊的典型环境中,不仅使人觉得真实可信,也有一定的历史纵深感。丰富的生活实感、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形象的人物刻划,是这部作品显著的现实主义特色。作为农民群众反抗黑暗统治的历史画卷,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和认识价值。

☚ 寒夜   地雷阵 ☛

还乡记

还乡记

郁达夫作。初载1923年7月23日至8月2日上海《中华新报》副刊《创造日》,后收入1923年10月上海泰东书局版《茑萝集》。本文写的是作者回归故里富阳,从上海至杭州的旅途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零余者”之身,彳亍于都市,由孤独而生归家之念,是本文情调的底色。作者以在火车上和滞留杭州一天时的行止、见闻为线索,在暴露社会黑暗的同时,也大胆地暴露自己。或写喧嚣淫荡的市声,或写宁静和谐的田园,或讥刺时政,或歌颂农民,所表现的都是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对现实生活的痛切感受。然而,作者以更多篇幅所告白的却是自己作为一个“浮浪”者的易感的心曲。他时而亢奋、时而颓丧,时而恨世,时而自谴,在变态中自有对现实的冷静而又清醒的认识,在抨击现实的同时包含着热爱生活和完善自己的愿望。本文虽为记行,但侧重于议论和抒情,在表现内心上率真而大胆。

☚ 寄小读者   月蚀 ☛

《还乡记》huan xiang ji

Records of Returning to Hometown→沙汀(Sha Ting)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