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管理学 运输管理学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tudy又称“交通运输管理学”(communi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tudy)。研究运输部门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学科。任务是揭示运输活动的基本规律,为提高运输经济效益服务。主要内容有:运输系统的建立与协调;运输的计划与组织管理、运输企业资金、物资、劳动、财务等专业管理;运输线路的规划和调整;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使用范围及协调发展;联运组织;运输的发展方向及新的运输方式和重要技术装备的技术经济评价。根据不同的运输方式和不同的经济部门有若干分支学科,如铁路运输管理学、公路运输管理学、港口营运管理学、航运企业管理学、航空运输管理学、工业运输管理学、商业运输管理学等。 ☚ 交通工程经济学 交通运输法学 ☛ 运输管理学研究交通运输部门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科学。亦称交通运输管理学。 运输管理学以交通运输业的管理活动作为研究领域,以交通运输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研究对象。学科的任务是揭示交通运输业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为提高交通运输经济效果服务。 运输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交通运输系统的建立与协调; 运输的计划管理、运输企业资金管理、物资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管理;运输线路的规划和调整; 最佳运输方案的制定;运输量的测定和合理导流;现有运输体系的结合利用; 运输的发展方向及新的运输方式和重要技术装备的技术经济评价; 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使用范围及协调发展,运输网规划;联运组织; 运输业务组织与计划;等等。 运输管理学是一门基本学科。它可根据不同的运输方式和不同的经济部门建立若干分支学科。如铁路运输管理学、公路运输管理学;工业运输管理学、商业运输管理学等。其中发展较快的有商业运输管理学、港口营运管理学和航运企业管理学等。 商业运输管理以商品实体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的全过程作为研究领域。它的研究对象是商品流通领域中商品运输的经济活动规律及科学管理。它的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研究和揭示商品运输的经济活动规律,阐明商业运输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并通过总结我国商业运输环节经营管理实践的经验,有目的的吸收外国物流管理的知识和经验,探索和提供比较系统的商业运输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用以指导我国商业运输管理的实践。 商业运输管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商品运输的地位与作用;商业运输管理的任务和原则; 商业运输机构与运输网;组织商品合理运输;商品运输计划管理;商品运输业务管理;商品运输安全管理;商品运输包装管理;商品运输费用管理; 商业运输设备与自有运输工具的管理; 商业运输工作的经济管理; 商业运输管理现代化等。 港口是水陆运输的枢纽,具有:(1) 货物装卸搬运的功能或称中转功能; (2)商品流通过程储存、集散和转运的物资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功能即商业功能;(3)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先行条件(包括原料、材料及产品运输)的功能;(4)旅客集散地的功能。港口营运管理,就是根据社会主义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和港口生产活动的基本特点,运用各种经济、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对港口的整个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和计划; 组织和指挥; 协调和配合;监督和控制,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港口营运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如何合理地组织港口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它不仅包括生产力本身的合理组织,还包括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有关方面,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综合体。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港口企业营运管理总论。如港口企业管理体制、管理原则和程序,港口企业经济责任制及技术经济指标等。(2) 港口企业全面计划管理。如港口营运管理预测与决策,港口货源经济调查及货流的形成与分析,港口腹地划分及确定腹地范围的方法,港口基本建设程序及港口基本建设可行性研究,港口计划指标的营运经济分析。(3)港口生产管理。如港口合理布局及码头营运合理分工,港口生产控制及生产调度指挥系统。港口企业劳动管理及装卸技术定额,船舶配载与积载等。(4)港口企业经济管理。 航运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国际航运概况; 航运企业经营基础;海运统计与运营分析指标;贸易货流与海运供求;船型选择;港口与船舶在港作业;远洋船舶运营组织技术;远洋船队管理;航运计划与成本控制;航运生产活动分析;等等。 运输管理学是随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出现的。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者,就把商品在流通过程中表现出的两种形态变化区分为 “商流”和“物流”。前者是指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过程,后者是指商品实体的运动过程。根据这种理论,美国、日本等国家出现了以研究商品储存运输为主要内容的物流管理科学,并在高等学校设立有物流管理专业,开设各种物流管理课程,包括物流管理学、货运管理、商品运输管理等。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设立了独立的物流管理机构,并建立有各种物流学会和物流研究机构,每两年还召开一次国际性学术会议,大大推动了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商业部、国家物资局、外贸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综合流通部门,对商品储运管理都很重视,从1953年以后,逐步设立了负责物流管理的储运行政管理机构和储运业务管理机构,并发展了专业化的商业储运企业。同时,以研究物流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商业储运管理学科也应运而生。从五十年代开始,一些高等财经院校相继开设了研究物流管理的商业运输管理课程或商业储运管理课程。1982年,国家物资局系统成立了物流管理学会。1983年,商业部系统成立了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商业运输研究会,以加强对物流管理现代化的研究工作。 港口营运管理学是一门建设中的学科。目前只在少数高等交通运输院校的管理系开设课程。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吴永富等编写的 《港口营运管理学》讲义,较系统地介绍了这门学科的体系。有关学科名称,研究对象等基本理论尚存在不同意见。 航运企业经营管理学,是上海海运学院为适应我国培养海运管理干部而创建的一门学科。1964年开始结合港口装卸工作组织和船队工作组织,试编了远洋船舶货运教材。1972年,为适应教学需要,开设了远洋船舶运输学课程。1977年以后,结合我国远洋运输企业经营状况和实现远洋运输现代化,学习国外培养国际航运管理人才的教学内容,编写了《远洋运输企业经营与船队管理》的教科书。 阅读书目: 《商品合理运输》商业部储运局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0年版;《商业运输综论》上海市商业储运公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版; 《农村商品运输管理》,商业部商业储运局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年版; 《商业运输管理学概论》王伯南、刘国材主编,《商业研究》编辑部1984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