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运载火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运载火箭

运载火箭yùnzài huǒjiàn

把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等有效荷载运送到预定轨道的火箭。由多级火箭组成的航天运输工具。
 ❍ 嫦娥一号卫星,由长征三号甲~成功发射。

相关链接


1970年4月24日,我国使用长征一号(LM-1)运载火箭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 运动饮料   运作 ☛

运载火箭

用于将人造卫星、载人飞船、航天站或星际探测器等送入预定轨道的火箭。自1957年原苏联用运载火箭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苏联、美国、中国、日本、印度和欧洲空间局等已先后研制成功20余种不同性能的运载火箭。

运载火箭

运载火箭

参见 《知识经济卷》 中 “运载火箭”。

☚ 空间技术的应用   新型火箭 ☛

运载火箭

运载火箭

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火箭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1974年开始使用长征2号火箭,用作我国可回收的往返型遥感卫星的运载工具。自 1975年以来,先后8次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获得了许多遥感资料和其它空间探测数据。1984年和1986年,长征3号火箭分别将两颗通信卫星送入距地球表面36000公里的静止轨道上。使我国继美、俄、西欧、日本之后,跨入了具有发射地球静止卫星能力国家的行列。长征系列火箭是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系列航天运载火箭。实践和多次发射证明其设计先进,技术性能稳定可靠,于1987年初我国正式宣布: 中国愿向国际用户出租整个可回收的科学探测和技术实验卫星,供他们装载试验仪器和进行科学实验,正式打入国际航天发射火箭的市场。
火箭有巨大的推力,主要来自它的心脏——发动机。我们知道,在火箭没有出现前,一切形式的发动机 (如螺旋浆发动机和喷气式发动机),都离不开空气,必须靠空气中的氧气来保证燃料燃烧。但火箭是在空气稀薄的高空或无空气的宇宙空间中飞行。因此,它不但带有燃料,而且还带有氧化剂。目前燃料多半用液体的,如煤油、酒精、液氢等。还有高能液体燃料,如液氧和煤油、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等混合起来使用。近来,又进一步发展新型固体燃料。氧化剂通常用纯氧或硝酸等。为了缩小它的体积,便于携带,必须把氧从通常的气体状态压缩成液体状态。火箭开始发动时,燃料在燃烧室里燃烧,产生了很高的压力,所以燃料和氧化剂分别从贮藏箱进入燃烧室,必须由输送泵用更高的压力把它们喷进燃烧室。燃料燃烧时产生高温气体,成为一股高压的燃气流,从喷管高速喷射出来。当高速气流朝后喷出的时候,就对火箭本身产生一种与气流喷出方向相反的强大的向前的反冲力。这就是火箭的推动力。
为了摆脱地球的引力,一定要靠火箭的升力,使它所装的飞行器达到第一宇宙速度 (每秒7.9公里),才能成为地球人造卫星。一般来说,单级火箭无法达到这么高的速度,既便有这么高的速度,卫星也不可能安然无恙。因为这样快地急剧上升,由于空气的摩擦,火箭将热得发光,温度会立即达到5000℃以上,把它燃烧成灰。因此采用多级火箭的好处是,随着燃料的消耗,把空下来的船舱逐级丢掉,减轻飞行途中的重量,使火箭速度加快遵循一个由慢到快的加速过程,到末级便大大提高飞行速度,到达每秒7.9公里第一宇宙速度。根据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的原理,火箭的特征速度可以由各级子火箭的速度增量迭加而成。因此早期都采用纵向加级的办法可增加火箭的速度,改善运载火箭的总体性能,提高运载能力。我国的长征1号和3号都是三级火箭,长征2号是二级火箭。为了探索太阳系或其它星际世界,需要更高的速度,达到第二宇宙速度 (每秒11.2公里),可成为围绕太阳运动的人造行星; 达到第三宇宙速度 (每秒16.6公里),就可脱离太阳系,进入其它星系。要达到这么高的速度和大幅度提高运载能力,目前世界上都采用横向捆绑助推器技术,即不增加全箭轴向长度的情况下,在第一级横向捆绑助推器,起飞时该助推器与第一级在地面同时工作,以提高运载火箭第一级熄火时的末速度来达到此目的。世界上采用捆绑技术的运载火箭共有10余种,包括美国德尔仑、大力神火箭; 前苏联的联盟号和质子号火箭; 日本的N—1、N—2型火箭,以及西欧的阿里安号火箭。除前苏联采用液体燃料的助推器外,其它国家都采用固体燃料捆绑技术。美国航天飞机的发射成功,标志了80年代固体助推器与捆绑技术的新水平。其固体燃料助推器长45米直径3.7米,重587吨。工作时间125秒,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固体助推器。进一步发展方向是能使助推器回收,保证航天飞机成本降低,这必将促使捆绑技术向更深、更广的范围发展。
由于航天飞机的发射、飞行成功,作为运载火箭来讲,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因为它只能一次性使用,成本昂贵。目前除掉军事应用外,考虑到很多国家受到技术和财力限制,难以制成大型运载工具,因而形成了一个以发射卫星为主的国际航天发射市场。这个市场以其营业额大、赢利高而具有吸引力。不仅一些不具发射能力的国家,而且一些发达国家也愿意在航天市场上成为客户。除此之外,目前航天飞机的运载能力还远不如火箭的威力,可以说,运载火箭技术还将不断向前发展。

☚ 空间技术的应用   新型火箭 ☛
运载火箭

运载火箭yunzai huojianlaunch vehicle

由火箭发动机推进的、用于向预定轨道发射航天器有效载荷的航天运载器。
从1957年10月4日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卫星”号运载火箭算起,至1993年底,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及欧洲空间局先后共研制了25个系列150种运载火箭。目前使用的主要运载火箭有20种,它们是美国的“德尔它”号、“宇宙神”号、“大力神”号、航天飞机和“飞马座”号;俄罗斯的“宇宙”号、“质子”号、“风暴”号、“天顶”号、“联盟”号、 “能源”号及“暴风雪”号;欧洲空间局的“阿里安4”的6种型号;中国的长征“1、2、3、4”系列;日本的M、N、H系列和印度的加大推力火箭及极地轨道运载火箭。这些火箭的多数都是由20世纪60~70年代的液体中、远程弹道导弹演变来的。用这种方法研制运载火箭具有研制周期短、收效快、节省经费、适用性好和可靠性高等特点。例如“德尔它”系列火箭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至今共改型28次,使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从0.32t提高到2.84t,成为美国使用最多而且发射成功率最高(达98%以上)的中型运载火箭;再如“阿里安”系列火箭从1979年12月首次发射起经过4次改型,使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从1.8t提高到4.4t,至今已发射64次,占领了世界上近50%的商业发射市场。另一类运载火箭是为适应某些航天任务的需要而专门研制的,如美国的“土星”系列火箭、俄罗斯的“能源”号、欧洲空间局的“阿里安5”和日本的H-2火箭等。这类火箭具有技术先进、运载能力大和使用范围广等特点。
航天事业的发展对运载火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应有足够的运载能力外,还要求可靠性与适用性高、成本低与发射准备时间短。
20世纪80年代美国航天飞机的出现为运载器的重复使用展现了前景。尽管目前航天飞机在商业使用和向高轨道发射的精度与可靠性方面尚不如一次使用的运载火箭,但随着技术的发展,重复使用的运载器必将日臻完善,最终会部分或完全取代一次使用的运载火箭。

☚ 航天器   空间站 ☛

运载火箭

carrier rocket

运载火箭

carrier rocket;launching vehicle
发射~launch a carrier rocket /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的~develop nontoxic,pollution-free,high-performance,low-cost and powerful thrust carrier rockets of the new generat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