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运气学说,是以阴阳五行为核心,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甲子的配合 计算年、月、日、时,在古历法中,都是用甲子来作番号的。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相配合,天干在上,地支在下,按着干支各原有的顺序,以次相加,便自然地见到天干的甲,和地支的子,所以便称它为甲子。干支配合的方法是,甲、丙、戊、庚、壬五个阳干,和子、寅、辰、午、申、戌六个阳支相配; 乙、丁、己、辛、癸五个阴干,与丑、卯、未、酉、亥六个阴支相配。由于天干是十数,地支是十二数,因此天干须反复排六次,地支反复排五次,便构成六十轮甲子的一周,其排列如下表: 甲子表
六十年中,由阴阳干支配合的甲子来推衍,凡五运六气的太过不及,均可推算而得。甲子的天干,主要是主五运的盛衰;甲子的地支,主要司六气的变化。所以讲求五运六气,必不能离开干支甲子。 五运 即以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气来概括一年五个季节气象变化规律的总称。《素问·天元纪大论》说;“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道,就是运行变化的规律。五行之所以化为五运,虽是由于十天干的推衍而得,但它毕竟不同于五行的分属。《五运行大论》说: “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这与十干主五行不相同。甲为木行的阳干,己为土行的阴干,甲己相合,化为五行的土运。乙为木行的阴干,庚为金行的阳干,乙庚相合,化为五运的金运。丙为火行的阳干,辛为金行的阴干,丙辛相合,化为五运的水运。丁为火行的阴干,壬为水行的阳干,丁壬相合化为五运的木运。戊为土行的阳干,癸为水行的阴干,戊癸相合,化为五运的火运。从这甲己土运,乙庚金运,丙辛水运,丁壬木运,戊癸火运的次序来看,仍然是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五行相生的次序。而化运的十天干不同于分属五行的十天干相配,其根本是五行十天干的分属是以五方、五季的关系来确定的,因为甲乙是东方和春季的两干,故分属于木; 丙丁是南方和夏季的两干,故分属于火; 戊己是中央和长夏的两干,故分属于土; 庚辛是西方和秋季的两干,故分属于金; 壬癸是北方和冬季的两干,故分属于水。至于十天干化为五运,则是从每一年的第一个月“月建”的“寅”位上化生的。例如: 凡是逢甲逢己的十二年,第一月的月建都是“丙寅”,丙为南方火,丙火生土,故甲己化为土运。凡是逢乙逢庚的十二年,第一月的月建都是“戊寅”,戊为中央土,戊土生金,故乙庚化为金运。凡是逢丙逢辛的十二年,第一个月的月建都是“庚寅”,庚是西方金,庚金生水,故丙辛化为水运。凡是逢戊逢癸的十二年,第一个月的月建都是“甲寅”,甲为东方木,甲木生火,故戊癸化为火运。凡是逢丁逢壬的十二年,第一个月的月建都是“壬寅”,壬为北方水,壬水生木,故丁壬化为水运。以上丙寅、戊寅、庚寅、甲寅、壬寅,都是阳干在寅上,阳主化气,寅为万物的始生,所以一干一支相加,五运即由之而化生。由十干化生的五运,称为“中运”,因上有“司天”之六气,下有“在泉”的六气,五运居其中而运行不息故名。每一中运,均统管一年,所以《素问·天元纪大论》说: “甲己之岁,土运统之; 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 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所谓统,就是通纪一年的意思。例如逢六甲年,则为阳土通纪全年的运;六己年,则为阴土通纪全年的运。以甲为阳干,己为阴干故也,其它各运,准此类推。亦正因为它能统管一年的运气,所以又把它称为“大运”。 十天干纪运,凡逢阳干之年,均主运气太过。甲(甲子、甲戊、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丙(丙寅、丙子、丙戊、丙申、丙午、丙辰)、戊(戊辰、戊寅、戊子、戊戌、戊申、戊午)、庚(庚午、庚辰、庚寅、庚子、庚戌、庚申)、壬(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共“五六”三十个阳年,各主本运之气的太过;乙(乙丑、乙亥、乙酉、乙未、乙巳、乙卯)、丁(丁卯、丁丑、丁亥、丁酉、丁未、丁巳)、己(己巳、己卯、己丑、己亥、己酉、己未)、辛(辛未、辛巳、辛卯、辛丑、辛亥、辛酉)、癸(癸酉、癸未、癸巳、癸卯、癸丑、癸亥)共“五六”三十个阴年,各主本运之气的不及。凡推算阳运太过之年,均须从头一年的大寒节(十二月中气)前十三日起算; 阴运不及之年,则在大寒节后的十二日起算。《六元正纪大论》说: “运有余,其先至;运不及,其后至”,就是这样的意义。但亦有既非太过,又非不及,而是属于“平气”之年的。例如: 癸巳年是火运不及,因癸为阴火也。但巳在南方属火(参看十二支月建五行所属图),不及的癸火,得到南方巳火的帮助,于是便平均而无不及之弊了。因而火运不及的癸巳年,便一变而为平气之年。又如:戊辰年是火运太过,以戊属阳火也。但辰年总是太阳寒水司天,太过的火运,遇着司天的寒水,便被抑制住了,因而火运太过的戊辰年,又一变而为平气之年。又如: 辛亥年是水运不及,以辛为阴水也,但亥在北方属水,不及的辛水,得到北方亥水的帮助,于是亦平均而无不及之弊了,因而水运不及的辛亥年,又一变而为平气之年。诸如此类,都是从年干支的关系来测定的。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也可以产生平气。例如: 每年的初运,总是在年前的大寒节交接,假使是丁亥年,交运的第一天,与日甲子的“壬”相合,即是年干和日干相合,这称“干德符”,符者,合也,亦称为平气。或者是交运的时刻甲子是“壬”,年干与时干合,还是为“干德符”,为平气。又如: 在阴运不及之年,而所逢的月干皆符合相济,没有胜过它的,仍然称为平气。总之,平气不能预测,要以当年的辰(年支)日、时依法推算,才能决定。 主运 即五运之气分主于一年各个季节的岁气。它全年分做五步运行,从木运开始,火运、土运、金运、水运、按着相生的顺序运行,直至水运而终。每一步运,各主七十三日另五刻,每年木运的起运,都开始于大寒日,岁岁如此,居恒不变,略如下列图式: 五运主运图 从上图看出,要了解主运的具体内容,必须首先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五音建运 五音,即宫、商、角、徵、羽。宫为土音、商为金音,角为木音、徵为火音,羽为水音。由于五音亦生于五行之气,所以它们亦分别属于五行。角者,触也,由阳气的触动而发生,木亦是由阳春之气发动而生者,所以角为木之音。徵者,止也,阳盛而极,物盛则止,火为盛阳之象,司炎暑之令,所以徵为火之音。宫者,中也,为中和之义,惟土居中央,化生万物,所以宫为土之音。商者,强也,为坚强之义,五行惟金最坚刚,所以商为金之音。羽者,舒也,阴尽阳生,万物将舒,惟水令具有这种生机,冬尽春回,水能生木,所以羽为水之音。将五音与十天干的五运联系起来,称为“十干建运”。宫为土音,建于土运,为十干为甲己;商为金音,建于金运,在十干为乙庚;羽为水音,建于水运,在十干为丙辛; 角为木音,建于木运,在十干为丁壬;徵为火音,建于火运,在十干为戊癸。 太少相生 由于十干有阴阳之别,五音建于五运,亦应有阴阳的区分,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述,它是以“太”和“少”来分辨五音的阴阳。如: 十干以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在阳干则属太,在阴干则属少。故甲己土均为宫音,阳土甲为太宫,阴土己为少宫。乙庚金均为商音,阳金庚为太商,阴金乙为少商。而辛水均为羽音,阳水丙为太羽,阴水辛为少羽。丁壬木均为角音,阳木壬为太角,阴木丁为少角。戊癸火均为徵音,阳火戊为太徵,阴火癸为少徵。五运的相生,既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音既建立于五运之中,当然亦必以五运之相生而生。但除此而外,另有一太少互为相生之义存乎其中。所谓太少相生亦即阴阳相生。试以甲己土年为例,甲为阳土,土生金,便是阳土生阴金,于五音便是太宫生少商; 金生水,便是阴金生阳水,也就是少商生太羽;水生木,便是阳水生阴木,也就是太羽生少角;木生火,便是阴木生阳火,也就是少角生太徵;火生土,便是阳火生阴土,也就是太徵生少宫。己为阴土,土生金,便是阴土生阳金,也就是少宫生太商;金生水,便是阳金生阴水,也就是太商生少羽;水生木,便是阴水生阳木,也就是少羽生太角;木生火,便是阳木生阴火,也就是太角生少徵;火生土,便是阴火生阳土,也就是少徵生太宫。如此太少相生,往复无穷,以推衍运气阴阳的种种变化。太为有余,少为不足,不仅纪主运是如此,中运、客运,亦各有太少相生之义。兹图示如下: 五音建运太少相生图 五步推运 主运五步,在一年的五个季节中,木运主春令而为角。木能生火,故火运次之,主夏令而为徵。火能生土,故土运又次之,主长夏而为宫。土能生金,故金运又次之,主秋令而为商。金能生水,故水运又次之,主冬令而为羽。在这春木角、夏火徵、长夏土宫、秋金商、冬水羽的次序中,再辨别其属阳年、属阴年、其为太、其为少,从其主岁的本身而推到初运木角,这就称为五步推运。例如: 甲年为阳土,运属太宫用事,必须按照主运五步圆周图从太宫土运本身依次上而推至初运的角,便会清楚地看到:生太宫的是少徵,生少徵的是太角,因而逢甲年的主运,便是起于太角。太少相生,则为太角生少徵,少徵生太宫(甲本运),太宫生少商,少商生太羽,而终于太羽。己年为阴土,运属少宫用事,从阴土运本身依次上而推至初运的角,便见到生少宫的是太徵,生太徵的是少角。因而己年的主运,便是起于少角。太少相生,则为少角生太徵,太徵生少宫(己本运),少宫生太商,太商生少羽,而终于少羽。 乙年为阴金,运属少商用事,从阴金运本身依次上而推至初运的角,便见到生少商的是太宫,生太宫的是少徵,生少徵的是太角。因而乙年的主运便是起于太角。太少相生,则为太角生少徵,少徵生太宫,太宫生少商(乙本运),少商生太羽,而终于太羽。 庚年为阳金,运属太商用事,从阳金运本身依次上而推至初运的角,便见到生太商的是少宫,生少宫的是太徵,生太徵的是少角。因而逢庚年的主运,便是起于少角。太少相生,则为少角生太徵,太徵生少宫,少宫生太商(庚本运),太商生少羽,而终于少羽。 丙年为阳水,运属太羽用事,从阳水运本身依次上而推至初运的角,便见到生太羽的是少商,生少商的是太宫,生太宫的是少徵,生少徵的是太角。因而逢丙年的主运,便是起于太角。太少相生,则为太角生少徵,少徵生太宫,太宫生少商,少商生太羽(丙本运),而终于太羽。 辛年为阴水,运属少羽用事,从阴水运本身依次上而逆推至初运的角,便见到生少羽的是太商,生太商的是少宫,生少宫的是太徵,生太徵的是少角。因而逢辛年的主运,便是起于少角,太少相生,则为少角生太徵,太徵生少宫,少宫生太商,太商生少羽(辛本运),而终于少羽。 丁年为阴木,运属少角用事,角本是初运,无从上推,则逢丁年即从少角起算,太少相生,即少角(丁本运)生太徵,太徵生少宫,少宫生太商,太商生少羽,而终于少羽。壬年为阳木,运属太角用事,亦无从上推,即从太角起算。太少相生,即太角(壬本运)生少徵,少徵生太宫,太宫生少商,少商生太羽,而终于太羽。 戊年为阳火,运属太徵用事,从阳火运本身上推一步,即是少角。因而逢戊年的主运,便是起于少角。太少相生,则为少角生太徵(戊本运),太徵生少宫、少宫生太商。太商生少羽,而终于少羽。 癸年为阴火,运属少徵用事,从阴火运本身上推一步,即是太角,因而癸年的主运,便是起于太角。太少相生,则为太角生少徵(癸本运),少徵生太宫,太宫生少商,少商生太羽,而终于太羽。 如此逐步推算,得知本年的主运在哪一步,亦明白主运必始于角终于羽一定不易之理。 交司时刻 主运五步,分司五季而成为每岁的常令,其于各年交司的时刻如下: (1) 申、子、辰年 初运角: 大寒日寅时初初刻起。 二运徵: 春分后十三日寅正一刻起。 三运宫: 芒种后十日卯初二刻起。 四运商: 处暑后七日卯正三刻起。 五运羽: 立冬后四日辰初四刻起。 (2) 巳、酉、丑年 初运角: 大寒日巳初初刻起。 二运徵: 春分后十三日巳正一刻起。 三运宫: 芒种后十日午初二刻起。 四运商: 处暑后七日午正三刻起。 五运羽: 立冬后四日未初四刻起。 (3) 寅、午、戌年 初运角: 大寒日申初初刻起。 二运徵: 春分后十三日申正一刻起。 三运宫: 芒种后十四日酉初二初起。 四运商: 处暑后七日酉正三刻起。 五运羽: 立冬后四日戌初四刻起。 (4) 亥、卯、未年 初运角: 大寒日亥初初刻起。 二运徵: 春分后十三日亥正一刻起。 三运宫: 芒种后十日子初二刻起。 四运商: 处暑后七日子正三刻起。 五运羽: 立冬后四日丑初四刻起。 申、子、辰、寅、午、戌六阳年,寅为木,午为火,申为金,子为水,辰与戌为土,此为十二支五行之属于阳者。巳、酉、丑、亥、卯、未六阴年,卯为木,巳为火、酉为金、亥为水,丑与未为土,此为十二支五行之属于阴者。凡阳年的初运,均起于阳时,所以申、子、辰三阳年都起于寅;寅、午、戌三阳年都起于申。阴年的初运,均起于阴时,所以巳、酉、丑三阴年都起于巳;亥、卯、未三阴年都起于亥。统观六阳六阴十二年中所交司的时刻,从寅到丑,顺序而下,与全年月建的次序一样,秩然无紊。五运推移而司岁气的道理,于此越发显然。《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五运气行,主岁之纪,其有常数。”又说:“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 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因此,认为主运之建立,即所以说明一年五纪常令运化的秩序而已。 客运 即中运之推步而计算者。中运统管一年,客运则以每年的中运为初运,循着五行相生的次序,分五步运行(每步为七十三日零五刻),行于主运之上。与主运相对而言,称为客运,逐岁变迁,十年一周。例如: 甲己年属土运,甲年为阳土,为太宫;己年为阴土,为少宫。每逢甲年,便以太宫阳土为初运;太生少,土生金,则少商为二运;少生太,金生水,则太羽为三运;太生少,水生木,则少角为四运;少生太,木生火,则太徵为终运。若逢己年,便以少宫阴土为初运;少生太,土生金,则太商为二运;太生少,金生水,则少羽为三运; 少生太,水生木,则太角为四运;太生少,木生火,则少徵为终运。凡乙、庚、丙、辛、丁、壬、戊、癸诸年,均如此太少相生,十年一司令,而轮周十干,周而复始。于此得出主运与客运的同异是: 阴阳干互为起运,太少相生,五行顺序,五步推移等都是相同的。惟主运年年始于春角,终于冬羽,万年不变。而客运必须以本年的中运为初运,循五行次序,太少相生,十年之内,年年不同,十年一周,周而复始。这是主运和客运的不同处。兹列图如下,以觇其十年中的变化规律。 五运客运图 六气 即风、热(暑)、火、湿、燥、寒六种不同的气旋活动,它是根据我国各地区的气候特点而产生的。由于东、南、西、北、中五方气候的干燥度、蒸发量、雨量等差异,必然产生风(温的意思)、热(火)、湿、燥、寒等不同气候特征。由于我国气候偏于温热,故六气除湿与寒外,其它四气也是偏于温热的。同时并以三阴三阳来概括,风为“厥阴”,热为“少阴”、湿为“太阴”,以上三阴;火为“少阳”,燥为“阳明”,寒为“太阳”,以上三阳。这六种气旋活动的变化,时至而气至,便为天地间的六元正气,如果化非其时,便为邪气。 六气在运气学说中的应用,首先要与十二地支联系起来,明其各自的归属。风属巳亥,热属子午,火属寅申,湿属丑未,燥属卯酉,寒属辰戍。这与前面所说的十二支月建所属五行不相同。它是由于十二支的“正对化”演变而归属的。示图如下: 六气正对化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 子与午相对,午为正方,子为对方;丑与未相对,未为正方,丑为对方;寅与申相对,寅为正方,申为对方;卯与酉相对,酉为正方,卯为对方;辰与戌相对,戌为正方,辰为对方; 巳与亥相对,亥为正方,巳为对方。所谓正方,不是取其方位所在的意义,而是具有五行相生的道理。例如: 子与午均为君火,但午之方位在正南,在月建为五月,南方与五月仲夏均属火,所以午为正方;子为十一月月建,居正北方,与正南方的午遥遥相对,故在对方而从化。丑与未均为湿土,未为六月月建,六月为长夏,正当湿土的旺季,所以未为正方;丑为十二月月建,与未遥遥相对,故居于对方而从化。寅与申均为相火,正月建寅,在时令为孟春,正当木气旺时,木能生火,为火之母,所以寅为正方;申为七月月建,七月初秋属燥金,是下半年的第一个月,与上半年的第一个月遥遥相对,故申为对方而从化。酉与卯均为燥金,酉为八月月建,正是西方金气旺盛的季节,所以酉为正方;卯为二月月建,八月仲秋,二月仲春,仲春卯月与仲秋酉月遥遥相对,故卯居于对方而从化。辰与戌均为寒水,九月建戌,为秋金隆盛之时,金能生水,为水之母,所以戌为正方;辰为三月月建,三月为季春,与季秋戌月遥遥相对,故居于对方而从化。亥与巳均为风木,十月建亥,为水令之孟冬月,水能生木,为木之母,所以亥为正方;巳为四月月建,属孟夏月,与孟冬月遥遥相对,故居于对方而从化。通过这样正对化的关系,十二支与六气的归属,便成为: 子午属少阴君火,丑未属太阴湿土,寅申属少阳相火,卯酉属阳明燥金,辰戌属太阳寒水,巳亥属厥阴风木。 主气 亦称地气,即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六气,分主于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显示着一年季节的显著变化,所以它的次序仍是按着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的顺序而排列的。厥阴风木为初气,主春分前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以风木是东方生气之始,所以为初气。从十二月中的大寒节起算,经过立春、雨水、惊蛰,至二月中的春分前夕。木能生火,则少阴君火为二气,主春分后六十日又八十刻半,从二月中的春分起算,经过清明,谷雨、立夏,至四月中的小满前夕。火要分君火和相火,两火相随,君火在前,相火在后,所以少阳相火势必要紧接着君火而为三气,主夏至前后各三十日又四十三刻有奇,从四月中的小满起算,经过芒种、夏至、小暑,至六月中的大暑前夕,火能生土,则太阴湿土为四气,主秋分前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从六月中的大暑起算,经过立秋、处暑、白露,至八月中的秋分前夕。土能生金,则阳明燥金为五气,主秋分后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从八月中的秋分起算,经过寒露、霜降、立冬,至十月中的小雪前夕。金能生水,则太阳寒水为终气,主冬至前后各三十日又四十三刻有奇,从十月中的小雪起算,经过大雪、冬至、小寒,至十二月中的大寒前夕。一年的主气,至此而一周,兹列图说明如下: 六气主时节气图 总上六步主时之气,共得三百六十五日又二十五刻,一岁一周遍,年年无异动,所以称之为主气。 客气 则当为天气。地为阴常静,故主气六步,始于春木,终于冬水,居恒不变。天为阳主动,故客气运行于天,动而不息。主气分做六步,客气亦分做六步,即“司天”之气,“在泉”之气,上下左右四步“间气”。这六步气的次序,是从阴阳先后的次序来排定的,即先三阴,后三阳,三阴以厥阴为始,次少阴,又次太阴,因此厥阴为一阴,少阴为二阴,太阴为三阴。三阳则以少阳为始,次阳明、太阳。亦因为少阳为一阳,阳明为二阳,太阳为三阳的原故。合三阴三阳六气而计之,则一厥阴,二少阴,三太阴,四少阳,五阳明,六太阳。分布于上下左右互为“司天”互为“在泉”,互为“间气”,便构成了司天在泉的六步变化。 司天、在泉、四间气,为客气的六步,凡主岁之气为司天,位当三之气; 在司天的下方恰与之相对的,是为在泉,位当终之气。司天的左方为左间气,右方为右间气;在泉的左方为左间气,右方为右间气,如下图: 每岁的客气,总是始于司天前的第二位,即上列中心小圆“六步”图在泉的左间,是为初之气。自此右向退行而到二气(司天的右间)而三气(司天本身),而四气(司天的左间),而五气(在泉的右间),而六气(即终气,在泉本身),一步一气,各主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素问·六微旨》云:“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 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 少阴之右,太阴治之; 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之也。” 司天在泉左右间气图 六步客气在天的位置,也就是按着这样顺序排列的。古人以为地包于浑天之中,因而假设人居于上列六个小圆图任何一图的圆心,则面对少阳时,阳明在右; 面对阳明时,太阳在右,即所谓“南面而待之”也。“上下有位”,即司天在上,在泉在下,各定其位。上下之位既定,司天既有其左右间气,在泉亦自有其左右间气,这便是“左右有纪”。总之,六气的互为司天,互为在泉,互为间气,是按着十二支的顺序,迭为迁移的,如下图所示: 六气迁升顺序图 司天之气在上,不断地右转,自上而右,以降于地;在泉之气在下,不断地左转,自下而左,以升于天,即如上图所示。例如: 逢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转太阳寒水于上方,则太阴湿土自然在下方。又如逢亥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将图依箭头所示而转动,转厥阴风木于上方,则少阳自然在下方。图中箭头所示之方向,在上者自左向右,在下者自右向左,这就是《素问·五运行》所谓:“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如此左右周天,一周之后而复会也。从上图还可以看出司天在泉之气,总是一阴一阳,二阴二阳,三阴三阳上下相交的。如:一阴厥阴司天,必然是一阳少阳在泉; 二阴少阴司天,必然是二阳阳明在泉; 三阴太阴司天,必然是三阳太阳在泉; 一阳少阳司天,必然是一阴厥阴在泉;二阳阳明司天,必然是二阴少阴在泉;三阳太阳司天,必然是三阴太阴在泉。天地阴阳之数相参,就是这样秩然不紊的。司天和在泉,共主一年的岁气,司天之气主管上半年,在泉之气主管下半年。上半年始于前一年的十二月中大寒,终于六月初小暑;下半年始于六月中大暑,终于十二月初小寒。惟四间气只能纪步,即一间气只管一步(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这是它和司天在泉之气不同的地方。 客主加临 在天的客气,和在地的主气,虽然上下攸分,动静迥异,而它们相互间的关系,仍是非常密切的。正如《素问·五运行》所云:“上下相遘,寒暑相临”,变化顺逆,便由斯见。客气与主气如何相遘相临,这首先要确定逐年客气司天的所在。即逢子逢午年为少阴君火(热)司天,逢丑逢未年为太阴湿土司天,逢寅逢申年为少阳相火司天,逢卯逢酉年为阳明燥金司天,逢辰逢戌年为太阳寒水司天,逢巳逢亥年为厥阴风木司天。将逐年的司天客气(即三气),加临于主气的第三气上面,其余五气便自然的依次相加,而成为以下的公式: 子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初气的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则为太阳寒水;二气的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则为厥阴风木; 三气的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则为少阴君火; 四气的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亦为太阴湿土;五气的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则为少阳相火; 六气的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则为阳明燥金。 丑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初气的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亦为厥阴风木;二气的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亦为少阴君火; 三气的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则为太阴湿土; 四气的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则为少阳相火;五气的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亦为阳明燥金; 六气的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亦为太阳寒水。 寅申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初气的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则为少阴君火; 二气的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则为太阴湿土; 三气的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亦为少阳相火; 四气的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则为阳明燥金;五气的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则为太阳寒水; 六气的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则为厥阴风木。 卯酉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初气的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则为太阴湿土;二气的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则为少阳相火;三气的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则为阳明燥金;四气的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则为太阳寒水;五气的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则为厥阴风木;六气的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则为少阴君火。 辰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初气的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则为少阳相火;二气的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则为阳明燥金;三气的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则为太阳寒水;四气的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则为厥阴风木;五气的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则为少阴君火;六气的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则为太阴湿土。 巳亥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初气的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则为阳明燥金;二气的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则为太阳寒水;三气的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则为厥阴风木;四气的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则为少阴君火;五气的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则为太阴湿土;六气的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则为少阳相火。 这样主岁的客气与主时的主气,在一年的六步中,上下交遘,错综互见,以成一期年的变化,六年一周期。为了进一步明白这个公式变化的由来,特制六气客主加临图如下。 客气和主气的加临,主要是观察其相生相克的关系所在,正如《五运行大论》所谓:“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客主之气彼此相生,便相得而安; 如果彼此相克,便不相得而病。例如: 逢子逢午之年,少阴君火司天,初气的主气是厥阴风木,客气是太阳寒水,水能生木,是客主之气相得。二气的主气是少阴君火,客气是厥阴风木,木能生火,客主之气仍为相得。三气的主气是少阳相火,客气是少阴君火,同一火气,而君相相从,亦为相得,惟当防其亢盛。四气的客气和主气同为太阴湿土,同气相求,仍属相得之例。五气的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是少阳相火,火能克金,似乎客主之气不相得,但《至真要大论》云:“主胜逆,客胜从”。相火克制燥金,是客气胜主气,因而亦可以称为相得。六气的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是阳明燥金,金能生水,当然更为相得。因而子年午年客主气六步,基本都属于相得之气。又如: 卯酉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初气的主气是厥阴风木,客气是太阴湿土,既是木克土,又是主胜客。三气的主气是少阳相火,客气是阳明燥金,火克金,也是主气胜制客气,都属于客主不相得的病气,其余可以类推。主胜为逆,客胜为从的理由是: 主气居而不动,为岁气之常; 客气动而多变,为岁气之暂。如果居而不动的主气胜制短暂的客气,则客气便无从司令。因此,宁使短暂的客气胜制主气,不要使固定的主气胜制客气。 运气同化 主运客运,主气客气,在六十年一周期的变化中除互为生克,互有消长外,还有二十多年的“同化”关系发生,即运与气由于性质相同而有化治之意。如:木同风化,火同暑热化,土同湿化,金同燥化,水同寒化。不过在运气里又有太过不及、同天化、同地化等的区分。兹分述如次: 天符 通主一年中运之气,与司天之气相符而同化的,即称做天符。《天元纪大论》云:“应天为天符”,也就是指运气与司天之气相应而符合的意思。例如: 己丑、己未年,己为阴土运,丑未均为太阴湿土司天,是五运的己土,与司天的丑未湿土相合,故为天符。戊寅、戌寅、戊子、戊午四年,戊为阳火运,寅申为少阳相火司天,子午为少阴君火司天,是五运的戊火,与司天的寅申相火,子午君火相合。乙卯、乙酉年,乙为阴金运,卯酉为阳明燥金司天,是五运的乙金,与司天的卯酉燥金相合。丁巳、丁亥年,丁为阴木运,巳亥为厥阴风木司天,是五运的丁木,与司天的巳亥风木相合。丙辰、丙戊年,丙为阳水运,辰戌为太阳寒水司天,是五运的丙水与司天的辰戌寒水相合,都叫做天符年。故六十年中,凡此己丑、己未、戊寅、戊申、戊子、戊午、乙卯、乙酉、丁巳、丁亥、丙辰、丙戌十二年,都属于天符,并图示如下: 六气客主加临图 岁会 通主一年的中运之气,与岁支之气相同,这称岁会。如: 丁卯年,丁为木运,卯在东方属木; 戊午年,戊为火运,午在南方属火; 甲辰、甲戌、己丑、己未四年,甲己均为土运,而辰、戌、丑、未分布在四个季月,辰为季春,戌为季秋,丑为季冬,未为季夏,同属于土气寄旺之支; 乙酉年,乙为金运,酉在西方属金; 丙子年,丙为水运,子在北方属水。凡此八年,都是本运同于本气,均称岁会年。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在一年四季中,子居正北方而为仲冬,午居正南方而为仲夏,卯居正东方而为仲春,酉居正西方而为仲秋。东西南北,经纬相对,是为四正支。以上列举的丁卯、戊午、乙酉、丙子四年,即为四正支与运相合之年,所以又把这四年称为“四直承岁”。它如: 壬寅皆为木、庚申皆为金、癸巳皆为火、辛亥皆为水,这四年也是运与年支相合的,但并不称之为岁会,即因寅、申、巳、亥四年支不当于经纬四正位的原故。惟亦称之为“类岁会”,以其类似岁会而实非也。参看下列岁会图: 天符图 岁会图 同天符 凡逢阳年,太过的中运之气,与在泉之气相合,即称同天符。因为司天之气与中运相合叫称天符,运与在泉之气相合,与天符具有同样意义,故名为同天符。如:甲辰、甲戌年,中运是太宫阳土,辰戌是太阴湿土在泉,是甲土太宫与在泉的太阴湿土相合。壬寅、壬申年,中运是太角阳木,寅申是厥阴风木在泉,是壬木太角与在泉的厥阴风木相合。庚子、庚午年,中运是太商阳金,子午为阳明燥金在泉,是庚金太商与在泉的阳明燥金相合,所以都称为同天符。在六十年中,有此同天符六年,如下图:
同岁会 凡逢阴年,不及的中运之气,与在泉之气相合,即称同岁会。原本中运与岁支之气相同,才称岁会。但司天在泉之气,仍取决于岁支,今中运与在泉之气合,并不是完全取决于岁支,而是据岁支所主的在泉之气,这便与岁会有似同而实异,所以称同岁会。如: 癸巳、癸亥、癸卯、癸酉年,中运都是少徵癸火,惟巳亥两年的客气,是少阳相火在泉; 卯酉两年的客气,是少阴君火在泉。以火运少徵,分别与在泉的少阳相火和少阴君火之气相合,是为同岁会。又辛丑、辛未年,中运是少羽辛水,丑未为太阳寒水在泉,不及的辛水,与在泉的太阳寒水之气相合,仍属于同岁会。兹列图如下:
太乙天符 既为天符,又是岁会,称太乙天符。如:戊午、乙酉、己丑、己未四年,天符十二年中有它,岁会八年中又有它,因而这四年便为太乙天符。既为天符,又是岁会,也就是天气、中运、岁支三者之气都会合,《素问·天元纪大论》云:“三合为治”,就是指此而言。如戊午年,戊为火运,午年为少阴君火司天,而午又属南方火位。乙酉年,乙为金运,酉年为阳明燥金司天,而酉在岁支又属西方金位。己丑、己未年,己为土运,丑未均为太阴湿土司天,丑未本身又属土。这样的三气会合,便为太乙天符。《素问入式运气论奥》云:“太乙者,所以尊之之号也。” 以上天符十二年,岁会八年,同天符六年,同岁会六年,太乙天符四年,共为三十六年。但太乙天符四年,已在天符的十二年中,即戊午、乙酉、己丑、己未年。岁会八年,亦有四年(即与太乙天符相同的四年)在天符中,实际只有二十六年。在这二十六年中,天地同化、运气符会,无所克侮,而气象纯正。可是,这样的运气同化,并不等于是平气。相反,正因其同化的纯一之气,尤须防其亢害为灾。 ☚ 运气学说 运气学说的临床运用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