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特点Yundong jineng xingcheng de xinli tedian
运动技能是指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是在练习中运用知识于实际的活动方式。
人类掌握知识是有一定规律和顺序的。学习和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也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即由初步形成、改进巩固、技能熟练三个阶段组成。因每个阶段都受身体、心理和情绪的影响,因此每个阶段均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
初步掌握动作阶段:儿童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了解了动作的主要结构,逐步形成动作概念,然后进行模仿练习,做出相应的技术动作。因此模仿练习是这个阶段的主要心理特征。在此阶段,因为是知觉新动作,所以学生的注意范围很小,注意力只集中在个别动作上,许多动作的细节往往不能觉察。在模仿练习中,肌肉的运动感觉较差,控制力还不强,主要靠视觉的控制和调节来完成动作。这时动作不协调,灵活性差,加之习惯动作的干扰,常常发生一些错误和多余的动作。基于这种心理原因,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时,要突出重点,不要讲得太快,示范动作要准确、缓慢,让每一个儿童都看清楚。有条件可利用录像、图片进行教学,使儿童尽量把注意力指向各个动作的主要特点上。
技能改进巩固阶段:这时动作的基本技术已大体掌握,但整个动作的联系还不够紧密,需进一步改进,以使动作整体化,规范化。此阶段,视觉控制已不起主要作用,主要靠肌肉运动感觉来判断动作的正确性。动作的动力定型开始建立。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注意分析个别动作的特点,注意动作之间的衔接,使儿童逐渐从视觉控制过渡到动觉控制。
动作技能熟练阶段:儿童的紧张状态和多余动作已经消除,能准确地完成动作,动力定型已经建立,整个动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儿童这时的心理特点是注意范围更加扩大,动作表象更加清晰,以动觉信息为主导的控制系统已经完成,由于所馈信息的作用而减弱了意识的控制,所以显得轻松愉快、动作自动化。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引导儿童在巩固成绩的基础上,合理地改进动作,使其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