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出汗
出汗是身体受外界气温或体内温度升高时反射性地引起汗腺分泌的一种功能。汗液中90%以上为水分。通过汗液蒸发,可散发一部分体热,可调节身体内体温平衡,并可排出一些废物,体表组织蒸发的汗有非显性汗与显性汗两种。非显性汗每日约400~600ml,与汗腺的活动无关。
运动时,身体产热增加。在热环境下运动产热更多,运动员的体温平衡主要借助于出汗来调节,传导散热极少。在通风不良的室内运动更是如此。
影响运动员排汗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外界气温、热辐射强度、气压、湿度及单位时间的运动量,也与运动员的饮食含盐量、血浆氯化钠浓度及衣着等情况有关。运动员运动时常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出汗。当气温为25°~35℃时,进行4小时长跑训练,出汗量平均为4.51±0.30L;在气温37.7℃,相对湿度为80~100%时,进行70分钟的足球训练,排汗量可高达6.4L(见附表)。
运动中的排汗量可由下列公式计算:
排汗量=运动前体重-运动后体重+饮水量+饮食量-尿量-粪量
实际上,除了超长距离的运动项目在途中补充饮料或有大小便情况外,一般运动员在训练中,既不进食或饮水,也无大小便,因此排汗量可按运动前后体重的差数计算。
汗液中除水分外,还含有氯化钠、钾、无机盐、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尿素、尿酸、丙酮酸及乳酸等物质。据国内资料运动员汗中氯化钠的平均浓度为0.57±0.14%,运动强度变化时,汗中氯化钠的浓度可稍有出入,运动员汗中钾的浓度也远比一般人高(见“运动与钾、氯化钠的需要量”条)。运动时大量出汗可由汗中丢失相当多的无机盐,为防止电解质紊乱,及时予以补充甚为重要。
不同项目运动时的发汗量
运动项目 | 运动时间 (小时) | 运动时间内的 总发汗量(升) | 报告者 |
跑 步 (7.7千米/小时) | 2.00 | 2.1 | Dill |
跑 步 | 3.00 | 3.9 | Anderson |
划 船 | 0.37 | 2.5 | Anderson |
足 球 | 1.17 | 6.4 | Anderson |
足 球 | 2.00 | 1.0~2.0 | Snapperetal |
登 山 | 24.00 | 4.0~5.0 | Winkhaus |
长 跑 | 4.00 | 4.51±0.30 | 陈吉棣等 |
马拉松 | 2.50 | 2.8 | 陈吉棣等 |
注: 本表据: 1.荣养学ハントブツク编集委员会ハントブツク改订版,1976。2.陈吉棣等: 《北京医学院论文集》,1962。